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体会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539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骨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9例,从术前的心理护理、皮牵引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石膏的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9例均获满意疗效,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精心护理,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

婴儿出生时髋关节完全或部分脱位者,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发病率1/1 000,男女之比1∶4.75,单侧与双侧之比1.45∶1,单侧中左侧比右侧多[1]。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造成关节松弛、脱位或半脱位。2003年1月~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9例,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后给以积极有效的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结果 

    本组29 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男2 例,女27例,年龄2~12岁,左侧13 例,右侧8例,双侧8例。术前均因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或鸭行步态,经临床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入院。本组术前均予以外展位皮肤牵引,术后予髋人字石膏固定外展内旋位,6 周后拆除,术后3 个月开始下床行走。29 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痊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由于病程长加之不同环境、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病变的差异,所以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该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及成功率等,消除患儿及家属的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向患儿及家属讲明术后功能锻炼是确保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根据患儿及家属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要领,使患儿及家属能正确领会并掌握。

    2.1.2  术前皮牵引护理:先清洁皮肤,防止破损,牵引的重量不宜超过2 kg ,砝码要距地面0~40 cm ,保持牵引效果,牵引绳应与肢体负重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滑动装置是否牢固、受限,被服或器械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观察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知觉、肿胀和活动情况,指导患儿定时作肌肉收缩练习及踝趾关节功能锻炼。

    2.2  术后护理

    2.2.1  对患儿麻醉后苏醒过程的护理:患儿在全麻后苏醒过程中可躁动不安, 伴有呕吐。因此, 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安慰患儿家长, 免除其不安。监测患儿血压、脉搏、呼吸等的变化。保持输液通畅, 控制输液速度, 避免药液外渗。

    2.2.2  对患儿麻醉苏醒后的护理:患儿苏醒后因疼痛及对石膏固定的不适出现烦躁不安, 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并对患儿进行全面、连续地护理。使患儿得到母爱般的关怀, 在病情允许时, 不过分限制其活动。

    2.2.3  积极引导患儿运动:由于髋关节切开术后多为单髋人字石膏固定, 因此, 患儿身体活动受到阻碍, 长期保持被动体位容易引起压疮, 需用卧位垫使患儿取舒适方便的体位, 便于护理[2] 。协助患儿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皮肤, 翻身时观察固定的远端血运及伤口渗血情况, 及时了解患儿对石膏适应性。帮助患儿做固定肢体肌肉的静态舒缩运动, 以防肌肉萎缩。鼓励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

    2.2.4  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及时向患儿家长讲解饮食的重要性, 因人制宜, 因病制宜, 指导患儿及家长调整饮食, 嘱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3] 。多饮水,防止便秘,摄水量≥2 500ml/d。

    2.2.5  石膏的护理:①术后8h 内勿挤压石膏,告知患者家属石膏未干时勿覆盖被物,避免石膏折断变形。②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臀部及会阴周围的石膏被粪便污染及弄湿,大小便后保持局部清洁。③注意石膏边缘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有无压疮。加强按摩,2~3次/d,用手指蘸酒精按摩石膏边缘及受压部位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④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趾甲清洁,便于观察。⑤告知患者家属勿在头、肩下放置枕头,避免胸、腹部受压,观察患者有无持续恶心、反复呕吐、腹部胀痛。若有局部压迫症状,尽早开窗或更换石膏。

    2.2.6  康复护理:①被动功能锻炼:可自麻醉清醒后,即进行踝、跖、趾关节曲伸、旋转活动。6周后拆除石膏或支具可用CPM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锻炼,以利于髋、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防止关节僵硬。②主动功能锻炼:术后7~10周患者练习坐起,加强屈髋运动,再适当的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直至下蹲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