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13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如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我科自2004年~2008年,使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2例,右侧股骨干骨折13例,左侧10例。骨折部位:中上1/3处5例;中段12例;中下1/3处6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2例,斜行2例,螺旋形4例,粉碎性15例。

    1.2  手术方法:①顺行切开复位固定19例:硬膜外麻醉生效后侧卧位。采用股骨干外侧入路,逐层进入达股骨,清理折端,用扩髓器,沿近端髓腔扩通,至臀部皮下,股骨近端内收位,切开臀部皮肤2~3cm,显露梨状窝,将扩髓器穿出利用扩髓器的诱导作用将主针引入近端入口,并旋针进入髓腔,至近折端,骨折直视复位,再旋入远端髓腔,针尾可高出骨性入口0.5~1.0cm,槽口向后或后外侧。沿槽口打入锁片,锁片与主针尾端平齐,局部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②顺行闭合复位固定4例:从大粗隆顶向近端做4cm的弧形皮肤切口,显露梨状窝,以梨状窝前缘紧靠粗隆内面做进针点,开口器开口以小至大钻通髓腔。拧入主针,注意纠正远折端旋转移位。“C”型臂电透视下骨折复位再旋入远端髓腔,沿槽口打入锁片局部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1.3  结果:本组23例均获随访。术后1周进行肌肉等长舒缩功能训练。1个月内于床上屈髋、屈膝功能训练2~3个月后X光片显示骨愈合正常,拄双拐离床部分承重。术后3~6个月达临床愈合,平均3.5个月。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膝关节屈曲110°~130°,平均120°,获得满意疗效。

    2  讨论 

    对于股骨干骨折,目前髓内治疗方法主要有交锁髓内针和旋入式自锁髓内针两种。髓内针固定为轴心固定,其生物力学较骨外钢板偏心固定优越。锁式髓内针保持普通髓内针的优点,克服普通髓内针的缺点。内锁髓内针仍保留普通髓内针的优点,作为骨折的内夹板固定在髓腔内与髓腔内壁相嵌,髓内针固定骨折处与骨干的中轴线上;力臂从骨折延伸到骨干两端较钢板大得多,可闭合穿针,骨折部位干扰小,髓内针取出术的损伤较小,同时锁式髓内针亦克服普通髓内针手术适应证窄、只适应股骨中1/3的横行短斜、短螺旋型骨折的缺点,将髓内针适应证扩大到粉碎性、大螺旋长斜行骨折及股骨两端骨折、多段骨折、骨缺损等[1]。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与交锁髓内针的适应证基本相同,它们的原理也基本相同,只是交锁髓内针通过横穿的锁钉使之与长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具有最大的稳定性、防止短缩和旋转移位。而旋入式自锁髓内针的锁片沿主针槽打入髓腔、至远端槽面穿出并分叉,分叉后向侧方弹性膨开,使侧刃卡入远端髓腔内壁形成髓内纵向双交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防止短缩及旋转移位。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相比交锁髓内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不需要复杂器械等优点。旋入式自锁髓内针可在“C”型臂X线电视设备下闭合复位穿针对骨折端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也可切开直视复位穿针。旋入式自锁髓内针采取髓内纵向双交锁固定,具有良好的抗旋转移位,避免了交锁髓内针因横穿锁钉从主针锁孔的前方或后方穿过而起不到固定作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不需要另做切口打入横穿锁钉,所以亦不需要瞄准器、导向器、定位器等复杂设备,使手术切口少、操作简单。旋入式自锁髓内针固定牢固,不需要石膏外固定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强度大,可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特点[2]。其二次手术取针也容易简便,只需切开大粗隆处原术口即可取出髓内针,二次手术损伤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是有效的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8-729.

[2] 吴新海,吴国正,祝介明,等.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1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