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90例疗效观察

2010-01-15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119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颈椎病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但近年来,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颈椎病应早期做出正确诊断,针对各型颈椎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变或高位截瘫的严重后果。近年来,笔者运用物理因子疗法、牵引、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9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发病年龄30~40岁11例,41~50岁27例,51~60岁25例,61~70岁21例,70岁以上为6例,以4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3个月以内25例,3个月~1年27例,1~5年34例,5年以上24例,这90例患者中,全部有X线拍片。拍片标准均为颈正、侧张口位及双斜位,可见椎间孔变形和受累、椎体后缘有唇样骨质增生81例,寰枢椎半脱位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物理因子疗法

    1.2.1.1  中频电疗法:目前通用的电脑调制中频电疗仪,采用微机与数控技术,内存多个多步程序处方,各个电流处方有不同的调制和组合。采用硅橡胶电极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选择治疗颈椎病的处方,将两个电极并置放在患者后颈部,另两个电极视病情而定,如有肩酸患者,另两电极可以并置放在背部,如有上肢疼痛患者可将一个电极放在曲池穴,另一电极放在外关穴。治疗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时间为20min,病情重者可以延长为4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1.2.1.2  超短波疗法:波长10~1m,频率30~300MHz。超短波作用深度可达到骨组织,在脂肪层中产热较多,主要治疗作用为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加速炎性产物和水肿的消散等。治疗剂量一般为温热量,它运用于颈椎病亚急性和慢性发病,颈椎病急性期一般采用微热量,如有颈背痛患者可采取并置法,有上肢疼痛患者可采取斜对置法。治疗时间为15min,10次为1个疗程。

    1.2.1.3  红外线疗法:红外线为不可见光,是光波中最长的部分,位于红光之外,我们所采用的红外线波长为1 000~1.5μm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辐射人体时主要产生温热效应,它可以使辐射部位的温度升高,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并降低组织神经的兴奋性,因而有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促进炎性消散,从而达到镇痛解痉的目的。治疗时裸露病患部位,灯距以有舒适的温热感为益,治疗时间为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

    物理因子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高热、活动性结核、孕妇、心脏起搏器患者应不采取此疗法。

    1.2.2  颈部牵引

    1.2.2.1  卧位牵引:又称为床头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和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至5~15kg,角度以患者症状及自我舒适的感觉来确定。时间为20min,10次为1个疗程。

    1.2.2.2  坐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牵引时头向前屈20°~30°,以眩晕症状为主的患者,可以保持头部中立位牵引。重量由5kg(或体重的1/10)开始,1次/d,每隔3~5d增加1~2kg,最大可达12~15kg。每次时间20min,10次为1个疗程。牵引中以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

    1.2.3  针灸疗法

    1.2.3.1  颈神经根型:患者取坐位,取风池、肩井、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