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2010-01-17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97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讨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对56例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并对疗效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4年,39例术后半年骨愈合,13例1年愈合,4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在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单侧外固定支架较好,并对减少并发症和促进骨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治疗

随着交通工具飞快发展及高空作业的增加,近年来因工伤、交通事故等高速、高能量所致的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呈明显增多趋势。我院对1999年~2005年收治的56例四肢多段严重开放性骨折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本组病例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车祸41例,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3例,其他7例。其中股骨17例,胫腓骨25例,肱骨8例,尺桡骨6例。波及关节5例,陈旧性骨折2例。合并症:高血压7例,2型糖尿病3例。

    1.2  治疗方法:对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严重及有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待其生命体征平稳、感染控制后再做近一步处理[1]。对于新鲜严重开放性四肢长管骨骨折损伤者,先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创面,完整清创污染及坏死组织,一般不适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常选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2]。将碎骨块整复复位,骨折不稳定的,可先用钢丝简单固定。对于骨缺损严重者,则取髂骨或腓骨进行植骨,手术要求尽可能恢复骨折的原来高度,矫正旋转、短缩、成角后穿针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1~3周控制感染,每天用75%酒精滴针孔2次,术后第3天即可视患者一般情况开始进行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而何时下床扶双拐行走,要视骨痂的形成情况来定,对粉碎性骨折可适当延长下床时间,笔者主张下床时间为6~10周。半年后X线示有连续骨痂,骨折线消失,去除外固定架。

    2  结果 

    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39例术后半年骨愈合,占69.6%,13例1年愈合,占23.2%,2例骨延迟愈合,2例发生骨不连,各占3.6%。一期骨愈合率为91%。2例骨不连者在8个月、13个月再次手术植骨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最短3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支架7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针道感染5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4例,骨髓炎2例,骨折再移位1例。

    3  讨论 

    3.1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应用范围广泛,其适应证为:①开放性骨折,术后需换药、引流、植皮等;②骨不连,骨折端需加压固定;③多端骨折;④不稳定性骨折;⑤关节融合术。

    3.2  四肢多段严重开放性骨折有以下特点:①多由高速度、高能量损伤所致,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高;②损伤表现为多段、多块、严重粉碎,部位以下肢为重;③常合并严重并发症。故四肢多段严重开放性骨折常缺乏固定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虽然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便于早期功能锻炼,但由于使用钢板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同时需要剥离太多的软组织,影响局部血供,则有可能造成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感染,甚至骨髓炎等[1]。

    3.3  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则有以下优点:①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性,其结构合理、固定牢固、操作方便、多功能。既能延长,又能缩短,使骨折端加压,克服了因骨折端吸收所致的延迟愈合,两端的万向节可做360°旋转,方向调节灵活,既能纠正前后方,侧方移位,又能纠正旋转移位,增加了复位的准确性。②该架具有一定的加压及弹性固定作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骨折早期加压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而骨折中、后期通过支架的动力,即当骨折线模糊及有骨痂形成时放松加压锁钮,靠负重加压,刺激骨痂的进一步形成、塑形、再造,加速骨折愈合。③对于骨及软组织缺损严重者,可避免由于大切口、长时间手术而增加的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可能。术后便于换药,观察创面情况,可适时进行转瓣、植皮、植骨等后期治疗。

    3.4  并发症的防治:并发症与创伤程度、污染程度、手术时间、手术操作以及伤前合并症密切相关。故术中必需彻底清洗、清创,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针孔感染可给予外滴酒精,勤换药。随时观察外固定架的各处锁钉是否松动。适时、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过大、不恰当的活动导致骨折处松动、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