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2010-01-18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150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66例,大腿骨折117例,多发骨折23例。男155例,女51例,平均年龄41.5岁。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致的整体护理、适当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3~5d[1]。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减少,造成高凝状态,手术时和手术后都需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分析我科2002年~2004年206例下肢骨折,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动脉血栓1例,通过积极预防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病例中选择下肢骨折病例206例,其中小腿骨折66例,大腿骨折117例,多发骨折23例。男155例,女51例,平均年龄41.5岁。

    1.2  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深静脉血栓以术后3~5d多见,最迟术后2周,此时患者骨折及术后疼痛期已过,突然出现肢体疼痛、肿胀应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的疼痛难忍、明显的肿胀会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焦虑和恐惧心理,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耐心地告诉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肢体制动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教给患者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当患者病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增加了信心,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2.2  针对病情护理观察

    2.2.1  体位护理:让患者尽早活动下肢,如果患者不能够主动活动下肢时,应该抬高下肢,对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患肢抬高20°~30°,置于布郎氏架上,但不要过度伸展下肢或在膝下垫枕或其他物体,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进一步阻塞静脉回流。

    2.2.2  肢体观察: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做标计,每日测量其周径,了解肢体肿胀程度。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以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每2小时更换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2.3  用药期间的观察:在对下肢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及在使用溶栓抗凝剂及纤溶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期间,需观察药物的过敏反应,手术切口渗血情况及消化道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给予饭后服,定时复查大便、尿潜血及凝血酶原时间,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2.4  饮食及健康指导

    2.4.1  保温:低温可导致患肢血管收缩,血流减缓,有诱发及加重血栓形成的危险。

    2.4.2  饮食:宜少盐、清淡、富含纤维素,以便保持大便通畅,应吃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

    2.4.3  禁烟:因烟中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管内膜变化而引起胆固醇沉着。

    2.5  预防措施

    2.5.1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术后早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主动活动踝关节,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及环转运动,利用“踝泵”的作用加速静脉回流速度。对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患者,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时按摩下肢,促进静脉回流。要注意避免膝下垫枕,防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