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进展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临床分析

2010-01-19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00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依据其病理改变及修复过程,一般认为,如未经治疗,80%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1]。最近2年,我科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有4例股骨头严重吸收、病程快速进展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1例,女3例,年龄64~75岁,平均67.2岁,发病时间4~8个月,平均为6.1个月。患者均有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病史。使用原因:间质性肺炎1例,腰腿疼痛1例,皮肤病1例,类风湿1例,均为双侧发病,双侧塌陷吸收的2例,单侧塌陷吸收为主的2例。症状以髋关节及下肢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为主。体征以髋关节被动屈曲体位及活动受限为主。4例均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共置换6髋。

  1.2  化验检查:4例患者血沉均增高,64.6~72.9mm/h。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内。3例有低血钾,2.6~3.3mmol/L。

  1.3  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CT示:髋部明显骨质疏松,股骨头严重塌陷、吸收,股骨颈部分吸收短缩,髋关节半脱位,沈通氏线不连续。1例双侧髋臼破坏扩大。

  1.4  病理活检:其中1例,病程3个月,为明确诊断,术前股骨头穿刺病理结果:少许骨髓组织伴出血,其中散在少许死骨组织。

  1.5  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位,取髋关节前侧S-P切口。术中切开关节囊见有暗褐色血性液溢出,关节内滑膜大量肉芽组织簇状增生,股骨头完全吸收塌陷、颈短缩,仅余一薄层变软碎裂的皮质骨及软骨,状如破碎的蛋壳,股骨头内大部分松质骨结构完全破坏,状如泥浆。髋臼软骨及部分松质骨破坏,未见脓液及干酪样坏死物。术中修整股骨颈时见颈部皮质骨菲薄,松质骨骨小梁稀疏、薄弱。扩髓时,髓腔锉稍用力即可插入。双侧股骨头严重塌陷者,3周后行对侧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情况基本相同。术后病理结果:少许死骨及粉染无结构物质,未见细胞成分,符合缺血性坏死表现。

  1.6  治疗结果: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并发症。术后2周,扶拐下地。随访1年,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定方法[2],行髋关节置换侧疼痛完全缓解的4髋,疼痛明显缓解的2髋。全部病例均可扶拐行走及生活自理。

  2  讨论

  2.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进行了大量研究,除了创伤性ANFH病因及发病机制较清楚外,其余非创伤性ANFH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相关因素有十余种,大规模统计调查显示皮质激素治疗和酗酒是两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本组患者均有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病史,考虑病因应与激素有关,其中多数患者伴有低钾血症、血沉增快,也提示病因与激素治疗有关。本组老年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不同于一般青壮年患者,应与其严重骨质疏松有关。一旦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稀疏的骨小梁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股骨头易塌陷,阻碍正常的病理修复过程,加重股骨头缺血情况,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特别强调激素类药物使用后,如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症状,应警惕股骨头坏死,早期采取避免负重等措施,减轻病损、病残。

  2.2  由于本组老年患者发病不典型,短时间内股骨头呈明显破坏吸收,应考虑髋部肿瘤及结核可能,故本组第1例曾行股骨头穿刺活检,但实际上无论是原发还是转移的骨肿瘤或结核,发生于股骨头及髋臼部位的十分少见,同时发生于双侧的就更为罕见。

  2.3  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治疗原则,如患者可耐受手术,治疗上应行全髋关节置换,因本组患者高龄且有明显的骨质疏松,故均选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患者疼痛很快缓解,可尽早下地行走,避免了各种卧床相关的并发症,达到生活自理。

【参考文献】
    [1] Ohzono K,Saito M,Takaoka K,et al.Natural history of 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J]. J Bone Joint Surg(Br),1991,73:68.

  [2] 王 岩,朱盛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定(百分比)[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9(3):142.

  [3] 赵德伟,主编.骨坏死[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