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0-01-19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719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胸腰椎骨折为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多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1]。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故对胸腰椎骨折进行精心的护理相当重要。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可靠而有效的方法[2]。如果护理不当, 会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现将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65岁。均为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其中完全性截瘫2例,不完全性截瘫18例;2例双下肢肌力0级, 1例双下肢肌力Ⅰ~Ⅱ级,17例双下肢肌力Ⅲ~Ⅳ级。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术前患者大都有焦虑、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不同角度讲解手术方式和术中麻醉情况,以及术后的康复知识,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能够配合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胸腰椎骨折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内脏器的损伤,术前应认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有无腹痛,皮肤颜色及肢体温度改变,评估尿量、尿色,以掌握病情变化。需对神经损伤情况全面了解,并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术中情况,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作好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变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要立即汇报,作出处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伤口常有引流物或放置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引出量。该手术伤口渗血较多,术后必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引流,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避免伤口内积液、积血致切口感染,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流速,24h超过200ml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术后24~48h,引流量<50ml且色淡即可拔管。术后24 h可侧卧或俯卧,48~72h可拔引流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不适症状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2.2.2  环境:环境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激干扰,室温不宜太低,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提供方便。

    2.2.3  减轻疼痛:环境安静舒适,指导患者放松,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2.2.4  防止压疮:因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要求制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预防压疮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术后6h开始更换卧位,做到勤观察、按摩、定时更换体位,保持正确体位,利于减轻切口张力,促进愈合,减轻疼痛,便于肢体活动。患者术后应保持脊柱平卧于板床上,术后24h严密观察双下肢神经功能、远端血运情况,如肢端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

    2.2.5  排尿困难的预防:大小便训练是康复的一个重要项目,采用按摩膀胱、听流水声等方法,尽量让患者自行排小便,避免因导尿而引起尿路感染,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受伤后患者往往无法自解小便,应留置导尿管,术后因放置导尿管时间长,有泌尿系感染的危险者应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天冲洗膀胱。同时尽早开始训练反射性膀胱收缩功能,入院后第2天即可开始,每2~4h放尿1次,2~3周后拔除导尿管,鼓励患者感觉膀胱充盈的情况下,用手按压排尿。

    2.2.6  防止便秘:因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有便秘的危险,故应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关心患者排便情况。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类食物,减少食生、冷、产气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番泻叶或开塞露通便。对大便失禁的患者,给予高纤维饮食及足够的水分,依患者习惯在某一餐前给轻泻剂,每天固定时间训练,避免患者超过3d不解大便。

    2.2.7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定时翻身,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还可以行雾化吸入,拍背,必要时吸痰,注意多饮水。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8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抚慰患者的精神创伤,鼓励患者讲出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与患者共同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给予针对性处理,解除焦虑、恐惧感,满足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指导患者以积极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

    3  功能锻炼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故应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保持关节的活动性、促进全身神经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术后应早期进行运动,做示范动作,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检查患者是否掌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