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

2010-01-2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753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创伤中常见,脊髓神经损伤是其重要的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减压,去除骨折碎片。突出的椎间盘或其他异物以及内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对患者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积极作用。我院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经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AF)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10例,压砸伤2例。骨折类型按Hanley和Eskey分类:单纯压缩性骨折19例,爆裂性骨折11例,合并脊髓损伤7例。损伤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3例,L2 4例;无神经症状23例,不全瘫痪5例,完全瘫痪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10天,平均6天。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约长12 cm,剥离两侧的椎旁肌,显露椎板,小关节突以及横突。胸椎以及小关节突下缘距关节面中线外缘约3 mm处为进针点,腰椎以上关节突外缘作垂直线的延长线与横突中轴交点为进针点,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5°~15°角,在伤椎上下相邻2个椎弓根置入4颗椎弓根螺钉,术中如果无椎板破裂,一般无需做椎板切除减压,如果有椎板破裂,即行椎板切除减压。安置钉杆后固定,撑开复位,以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术中拍X线片,了解压缩椎体的恢复程度。彻底止血,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脱水剂、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的应用。24~72 h拔除引流管,并逐渐行康复锻炼。

    1.3  治疗结果  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25例,占80.3%,好转3例,占10%,优良好转率90.3%,神经功能恢复,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其功能,好转率71%。

    2  讨论

    2.1  胸腰椎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  脊髓损伤后必然出现水肿,而伤后4~5天达到高峰,等水肿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更有利,但从脊髓损伤后内部变化来看,伤后很快发生不可逆的继发性损伤,很快发生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本组25例在24h内手术恢复效果最佳,5例1周手术,术后通过3~24个月的随访,脊柱序列恢复优良好转率90.3%,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为71%。

    2.2  手术治疗的目的  治疗目的是恢复该部位的稳定和解剖结构,解除脊髓的压迫,最大限度恢复残余脊髓功能,为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脊柱稳定性丧失且伴脊髓损伤者,采用手术方法才能达到减压、矫形和稳定的治疗目的。一般采用后路手术,手术创伤小,直接解除侧前方和后方的压迫,纠正小关节交锁,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AF)系统,恢复脊柱序列,达到脊柱前方的间接减压目的。有利于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损伤的康复。

    2.3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AF系统由正反螺纹栓,正反螺纹套筒,自锁椎弓根螺钉及横连接杆组成。每个椎体均有一对椎弓根,为皮质骨围成的骨性管道。中央充满松质骨,沟通脊柱前柱和后柱。从后柱通过椎弓根植入螺钉到前方椎体,则可在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有效地控制脊柱的三柱,尤其是在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减压后,仍可通过椎弓根植入螺钉。由于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优势,使其能在后柱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脊柱的三柱控制,创伤小,操作方便,在恢复椎体生理曲度的同时恢复脊柱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为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