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2010-02-0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57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在C臂引导下行腰椎间盘穿刺,将光导纤维置入髓核中心行激光汽化减压术,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结果 治疗的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过缜密的护理,疗效满意。结论 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为医生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确保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  激光 减压术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95%发生于L4,5或L5S1椎间隙,压迫了L5或S1 神经根,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1]。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选择性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取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术前术后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共收治适合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107例病人中, 其中男性60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平均29.1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19个月。其中L4,5 50例、L5S1 30例,L4,5、L5S1 27例;住院天数3-7天,平均5天。

  1.2  治疗方法 

  侧卧位局麻,常规消毒铺巾。在透视下病变椎间盘、后正中线旁开8cm~10cm为进针点。用18G穿刺针与棘突呈45~60度左右夹角,在透视监控下,正位使针尖达椎间隙距棘突2mm~3mm处,侧位透视针尖位于椎间隙,前2/3后1/3交界处。左手固定好穿刺针,拔出针芯,右手送入激光纤维导丝,露出针尖3mm~5mm(也可以不接三通接头),启动激光机。一般采用间断脉冲式条件,15W、1.0S、总量控制在1500焦耳以下。在治疗过成中,患者腰部及下肢有胀痛时,停止操作1~3分钟,好转后再继续。助手可在针尾滴数滴生理盐水,或接三通抽气。术组病人平均总量1200焦耳,拔出激光纤维后可进一步用针管抽吸后再拔针。术毕,用创可贴敷盖针眼。

  2  护  理

  尽管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是十分安全的闭合式手术,但做好护理工作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因此在进行经皮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护理的作用,大力提高护理质量。根据我们临床护理经验,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术前,患者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有的表现为烦躁、失眠等。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对手术的不可知性产生过分担心,如担心穿刺失败、担心术中和术后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担心疗效等等。对于这些障碍主要采用等待心理疏导和单独心理疏导的方法,重点解释手术的过程和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使患者心中有数、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术中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是神经质,患者对任何不适都认为与穿刺手术不当有关。应提倡术者在术中与患者的及时交流,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术后疗效过度期盼和过度失望,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患者如果症状和体征术后改善并不明显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根据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手术情况及术后变化,综合判断做决定。

  2.2  术前护理 

  包括清洁手术区域、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和CT、MRI;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术前禁食,准备硬板床(腰椎穿刺)或支枕(颈椎穿刺);检查激光仪工作状态;准备穿刺针具和光纤。术前应用苯巴比妥。

  2.3  术中护理 

  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术中症状和体征,防止术中并发症,协助术者操作仪器;协助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2.4  术后护理 

  包括观察症状和体征;静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地塞米松促进手术后无菌性炎症水肿的吸收;术后3天行血沉检查以排除椎间盘感染;卧硬板床;颈椎病人术后用特殊的腰围,防止腰椎过屈;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和腹肌锻炼;术后下床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腰部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镇痛剂。

  3  体  会

  本组病例研究表明,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优势。但此项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是很有必要的。椎间隙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在早期或后期发生瘫痪,原因为:(1)感染后局部组织脓肿的直接蔓延、刺激和压迫,造成神经组织的损害;(2)病理性椎体骨折、脊柱明显后突、椎体塌陷,造成对神经组织的继发性压迫[2]。因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对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预防椎间隙感染。

【参考文献】
    [1]胡有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