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征:中国小儿骨科2022年度盘点——行稳致远、跬步千里

2023-01-29   文章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   作者:杨征 点击量:2737 我要说

小儿骨科是一门历史悠久又独具魅力的交叉学科,虽属小众,但不可或缺,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小儿外科学分会中均有独立建制的学组,服务于数以亿计自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目标群体。据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2022年统计数据,专业小儿外科医生人数为8408人,其中骨科和泌尿是最大的学组,专业人数估算均介于1000至1500人,就学科前景而言,在众多前辈的扶持和全国同道的积极努力下,小儿骨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试图对2022年度小儿骨科领域的工作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期待和各位同道携手同行、学习分享,共同规范行医、守正创新,为更多患儿造福!

疾病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小儿骨科面对大量的先天畸形,随着基因筛查和生信分析的普及,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而这也必将指导我们治疗理念的进步。202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连永团队在国际首次发现,高氟摄入可增加对DDH的易感性;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发现KANSL1为DDH新的致病基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达辉团队进行了COL1A1/2缺陷所致儿童成骨不全的临床严重程度预测;并发现B7-H3靶向CAR-T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表现出高效的抗骨肉瘤功能。湖南省儿童医院梅海波团队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致病机制研究方面持续深耕,发表了大量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唐欣团队研究提出核磁共振测量结合影像学特征的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新分型,核心是旋后肌发育受限程度与融合程度线性相关,这些开创性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儿童运动损伤的探索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需求不断释放,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举办,对运动伤害预防以及诊疗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诊疗指南》、《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诊疗指南:韧带实质部损伤》分别于2022年2月、8月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指南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杨征团队牵头,冯超执笔,国内外30余家单位参与。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创伤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临床问题,最终形成关于预防、诊断、手术指征、时机、方法选择、操作要领及手术效果的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指南的发布,将促使我们国家儿童运动损伤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学科。

规范医疗和对临床经验的总结

规范的医疗行为是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同行评议公认为现阶段最合理的治疗选择,可以使患者利益最大化。今年笔者参与了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组织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评审,欣慰的看到如今众多年轻医生能够熟练的完成这一儿骨最常见、而又带给过我们无数惨痛教训的手术。

临床经验总结是骨科医生最关注的焦点,作为最早开展髋筛的单位之一,天津市天津医院杨建平、张中礼团队对多年的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女孩和臀位是DDH主要的危险因素。北京积水潭医院系列成果包括:吕学敏等人提出了臀肌附丽不侵犯“积水潭”入路微侵袭骨盆三联截骨的手术方式;边臻等就DDH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的观点;小儿骨科、超声科于静淼、傅刚、陈涛等人联合提出的经会阴部超声检查方法,能精确的检测治疗后髋关节复位情况,该项技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并发表于骨科核心期刊CORR杂志。西安市红会医院颉强、苏菲、吴永涛等关注并阐述了“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这一罕见儿童损伤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诊治方案及预后。安徽省儿童医院孙军、马海龙使用新技术“擀面杖”方法治疗屈曲型髁上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厦门大学附属州第二医院陈顺有、卢育南提出对于儿童粉碎、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在使用髓内针时,配合临时外架,等待骨痂稳定后拆除,有一定借鉴意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国新、宿玉玺、蔡文全针对胫骨假关节提出了腓肠肌内侧头游离包盖植骨后的假关节区域,更换“土壤”改善微循环的思路具备很好的创新性,治疗效果值得期待。

对于脑瘫的不断学习和多学科模式建立

跟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儿童脑瘫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小儿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疾患。我们也看到国内同行对脑瘫的认识和学习正在积极展开,多家儿童骨科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步态分析室,在康复、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途径上不断探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徐宏文团队,在国内较早建立步态分析室,进行数据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志刚团队积极探索痉挛型脑瘫结合步态分析,手术及康复的MDT规范化治疗,在2022年度美国脑瘫及发育协会第75次会议上进行中国经验介绍。

毋庸讳言,总体而言,我国小儿骨科领域关于脑瘫诊疗尚处在经验积累和学习中,在课程培训方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韩久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冯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李炳钻、汕头大学广州华新骨科医院李旭等兄弟单位均做了出色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单次多平面治疗理念,以及对脑瘫髋的合理随访间隔和治疗切入点,已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智能骨科方兴未艾

骨科机器人手术的深入研发,势必惠及小儿骨科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等单位的儿童骨科已经在该项技术的使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从简单的精准置钉操作,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思路逐渐被打开,目前在骺阻滞、骨桥磨削、病变穿刺或切除、SCFE的治疗以及辅助精准截骨等多方面都已开展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和临床医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推动下,小儿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必将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杨征,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于儿童髋脱位,各类足踝畸形,儿童骨折以及四肢畸形的矫正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特聘专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骨科专业学院小儿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 (SICOT)中国部儿童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