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行肺转移灶切除术的获益率?

2022-11-28    点击量:2498 我要说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虽然化疗和手术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一旦发生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肺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85%骨肉瘤转移发生在肺。

对于这部分患者通常推荐化疗和手术治疗。先前研究表明,骨肉瘤肺转移灶切除术与生存获益相关。然而既往报道骨肉瘤肺转移切除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很大差异,从7%到65%不等。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手术的有效性。因此,具有完整随访资料和相匹配对照组的临床研究对证实上述研究的结果很重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骨肿瘤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骨肉瘤诊疗的骨肿瘤中心之一,多年来在骨肉瘤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形成成熟高水平多学科诊治协作机制。我们充分利用本中心的优势,联合胸外科,研究了近15年来接受治疗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探究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行转移瘤切除术的效果。

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胸外科著名杂志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中科院Top期刊,JCR 1区)上,该文的发表提供了骨肉瘤肺转移治疗的中国数据,解答了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行肺转移灶切除术的获益率。

研究方案

首先我们查询了200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中山一院诊断为骨肉瘤的患者,共确定591例有肺结节的高级别骨肉瘤患者。在这591名患者中,最终将125例被认为是可手术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纳入分析。

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由中山一院骨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该团队由来自骨肿瘤科、胸外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一系列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包括以下标准:根据术前胸部CT认为所有肺部病灶在解剖学上是可切除的,根据患者体能状态评分、术前心肺功能结果和其他转移灶的疾病控制情况。我们采用复发后生存期(PRS)为生存指标,其定义为肺转移的诊断日期至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日期。

125例可手术的患者,59例患者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手术组),66例仅接受二线化疗(非手术组)。非手术组主要是患者或其监护人因担心二次手术风险、偏好保守治疗以及手术费用高昂等原因拒绝手术。

研究结果

手术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5年PRS发生率分别为68.4% vs 25.0%(P<.001)和41.0% vs 0%。此外,对于未手术患者(n=66)、完全切除患者(n=55)和不完全切除患者(n=4),生存分析显示中位PRS分别为13.8、32.3和14.4个月。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患者的无复发间隔更长(13.4个月 vs 8.4个月),辅助化疗期间的复发率更低。

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59例患者)或未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66例患者)的患者复发后生存的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显示,肺转移瘤切除术与更好的PRS正相关(P<.001),且为独立预后因素。

为了更好的验证结论的可靠性,我们纳入了多模式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multiple-mode PSM),我们的粗略分析(unmatched)和稳定的治疗加权逆概率(IPTW)调整分析均提示,肺转移瘤切除术显著提高了复发性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其中,手术组5年PRS为51%,中位PRS43.5月;非手术组5年PRS为17%,中位PRS15.9月。

森林图描绘了不同倾向评分(PS)模型中肺转移灶切除术对复发后生存期的风险比(HRs)。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肺转移瘤切除术为骨肉瘤肺转移患者提供了生存获益。

分层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肺转移瘤切除术显着提高了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复发后生存率,但如果转移病灶累计3个及以上肺叶,或治疗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非常高(高于正常值两倍以上)的患者不能从肺转移瘤切除中获益。

研究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 彻底的肺转移瘤切除术可显著改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期(PRS)。

  • 对于有3个及以上肺叶有转移结节或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非常高的患者,获益并不显著,这类患者行转移瘤切除需谨慎。

研究者简介

程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胸外科主任。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胸部肿瘤外科学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食管癌分学组委员;国际胸外科协会会员;国际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

多年来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转化性研究。2013-2014赴美国Johns-Hopkins University学习临床研究方法学。先后主持国自然3项等10余项基金。近几年在国际高影响力杂志如JITC、EJNM、JMIR、JCVTS等发表论文多篇,也是JCI等多个TOP杂志审稿人。参与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中汇报。

沈靖南

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学科带头人;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中国名医百强、中大名医。

学术任职:国际骨肿瘤保肢协会(ISOLS)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骨盆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中南骨肿瘤联盟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肿瘤专业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骨肿瘤学组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骨科联盟副主席。

刘振国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攻胸部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综合诊疗;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在广东省医学会、医师协会、抗癌协会等胸外科学分会担任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在JTCVS,ATS等心胸外专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

尹军强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一院柯麟菁英人才。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骨科在线骨肿瘤编委会副主编;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副组长、骨转移瘤学组、骨盆学组委员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