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脊柱微创论文盘点

2022-08-01    点击量:2538 我要说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陈子豪 戎利民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及中国微创脊柱外科在蓬勃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团队希望通过文献大数据分析,对2021年发表的微创脊柱外科英文论文进行盘点,分析各机构及学者对微创脊柱领域的学术贡献,并探讨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更好地推动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学分析

检索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集

发表年份:限定2021年

搜索时间:2022年4月24日

检索关键词:参考了脊柱内镜手术的常见名称及常见脊柱微创手术的分类,主要包含常见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经皮内固定手术、微创融合手术、经皮骨水泥强化手术及导航辅助手术这几类。

分析工具:CiteSpace & Bibliometrix

结果

1. 近20年微创脊柱全球论文数量

通过下图展示了近20年来发表的关于微创脊柱的论文数量的趋势图。可见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前平稳增长,2016年到2021年近5年增长迅速。

对发表论文的国家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学者起步较早,德国学者次之。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10年来,中国学者的论文数量及所占的比例均在不断攀升,近5年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体现了中国学者对微创脊柱领域的贡献,日本与韩国也对脊柱微创有着较多研究。

通过地图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近20年发表论文的国家分布演变的趋势。2001年也就是20年前,美国起步较早,大多数论文均来自于美国学者;10年前,东亚、西欧、北美等地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仍然是美国居首;2021年微创脊柱外科的研究已经遍地开花,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且研究数量中国已经迎头赶上,位居首位。

2. 2021年全球微创脊柱论文

经过搜索,总共获得论文942篇,其中Article 716篇,Review 95篇,Letters 50篇,Editorial material 47篇,Others 34篇。

2021年中国发文量最大,发表论文342篇,占37.0%;美国次之,日本及韩国紧随其后。但中国论文仅有3.5%是跨国合作,而美国则有12%,最高是德国的46.7%。

发表最多的杂志为WORLD NEUROSURGERY,2-5位依次为OPERATIVE NEUROSURGERY,EUROPEAN SPINE JOURNAL,GLOBAL SPINE JOURNAL,ORTHOPAEDIC SURGERY

发表的论文参考文献里,引用最多的杂志如下图所示,其中SPINE作为脊柱外科最顶尖的杂志被引用是最多。

发表论文的国家前三位为美国拉什大学、特种外科医院及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前20位中12家为中国机构,美国4家,韩国3家。

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前三位为韩国的Kim, Hyeun Sung,中国的祝斌及郝定均,前20位的学者均来自于美中日韩。

下表显示的是在发表的论文当中,被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其中引用最多的被引用了10次,高被引论文以侧方融合为主为主,还包括骨水泥强化手术,其中还有4篇关于VR、导航、机器人等新辅助技术。

下边显示的是在2021年所发表的论文里,参考文献中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其中引用最多的文献被引用了64次,主题是以侧路融合、脊柱内镜及骨水泥强化为主。都是出自于一些高质量的杂志的经典论文,值得研读,且这些经典的参考文献可供我们写作时参考。

下图是发表论文关键词的Treemap图,显示了各关键词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从中可以看出哪些疾病、哪种手术方式研究得比较热门。

关键词云图对热点看得更为清晰,研究最为热门的疾病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其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研究还是以退行性疾病为主,肿瘤、感染、畸形的疾病在微创领域研究较少。重点研究的部位为腰椎。

研究的热门手术方式也是与前述病种相对应的,最为常见的侧方融合及MIS-TLIF等微创融合手术,其次为骨水泥强化手术包括PVP与PKP,然后是内镜下单纯髓核摘除,导航及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可以看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研究则主要为微创椎间融合手术,包括LLIF和MIS-TLIF,研究包括减压效果,邻椎病,还有部分关于机器人与导航的应用。骨质疏松的研究集中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为PVP与PKP,较多论文是属于meta分析,方向主要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骨水泥渗漏方面。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集中在脊柱内镜上,常常研究其临床疗效。

3.2021年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微创脊柱论文

发表杂志分布较广,发表最多的杂志是ORTHOPAEDIC SURGERY这个中国举办的杂志,属于中科院分区医学2区;其次是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ORLD NEUROSURGERY、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等相对好发表的杂志;但是真正高质量的论文数量不多。老牌杂志中European Spine较多有8篇,SPINE和the SPINE JOURANL分别只有4和3篇,JNS-SPINE为0。

发表论文的最多的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次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医三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位居前十,中国台湾的长庚大学也在其中。

我国发表论文前10的作者均来自于上述机构。其中前三位为祝斌、郝定均及刘晓光。

下表显示的是在发表的论文当中,被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其中引用最多的被引用了8次,高被引论文主题是以骨水泥强化为主。



下表显示的是发表论文里最常引用的参考文献,主题是以脊柱融合手术,脊椎内镜手术,骨松骨折及骨水泥强化为主。


下图为发表论文关键词的Treemap图,显示了各关键词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哪些疾病、哪种手术方式研究得比较热门。居于首位的关键词是PVP。

云图对关键词的热点看得更为清晰,其中国人研究最为热门的疾病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其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研究还是以退行性疾病为主,肿瘤、感染、畸形的疾病在微创领域研究较少。

国人研究的热门手术方式也是与前述病种相对应的,最为常见的为骨水泥强化手术包括PVP与PKP,其次为内镜下单纯髓核摘除、各种手术入路的微创融合手术,导航及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可以看到,骨质疏松的研究集中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为PVP与PKP,较多论文是属于meta分析,方向主要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骨水泥渗漏方面;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集中在脊柱内镜上,常常研究其临床疗效;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的研究则主要为椎间融合手术,包括MIS-TLIF与LLIF,也是主要研究其临床疗效,还有部分关于机器人与导航的应用。

作者简介


戎利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微创脊柱外科“Top10”专家之一,中山大学名医。

担任国家神经疾病区域中心建设单位主任,国家药监局“细胞类产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主任,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主任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微创脊柱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干细胞类产品监管服务体系构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脑神经重大疾病与创新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脊柱内镜外科学会(ISESS)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微创脊柱外科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国内率先开展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IF)术、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XLIF)和超声融合导航脊柱内镜手术(相关成果发表于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5;Journal Neurosurgery Spine,2020),“显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Neurosurgery Spine, 2018;Spine, 2020; Neurospine,2022)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可,引领着国际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方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牵头3项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均通过国家卫健委备案。目前已完成蛛网膜下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蛛网膜下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剂量探索临床前研究,发表UC-MSC治疗早慢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案,完成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短期临床随访等系列研究,证实UC-MSC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推动干细胞临床治疗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对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及其涉及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现存脊髓损伤治疗修复研究的瓶颈,提出采用生物学和工程学方法“双腿走”策略有望达到神经功能的长久恢复:即利用工程学技术通过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及早站立行走功能;同时采用生物学方法如干细胞、外泌体、组织工程材料等调控损伤局部微环境,实现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近年来,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1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多个项目。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Neurology、Molecular Therapy、Bioactive Materials、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等杂志发表相关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带领“微创脊柱脊髓修复团队”获中山大学芙兰奖一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