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问题

2022-03-31    点击量:2104 我要说

随着内固定装置的广泛应用,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1%~2%,而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可超过30%。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对骨科医师而言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骨感染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手术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及患者致残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1.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定义有何区别?

1986年,Willeneger和Roth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类进行定义,这一分类被广泛采用。目前临床上将骨折内固定术后小于2周发生的感染定义为早期感染,2~10周发生的感染为延迟期感染,超过10周发生的感染为慢性期感染。

2. 不同时期的感染病菌有何差异?

早期感染(<2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

延迟期感染(2~10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

慢性期感染(>10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感染持续时间的不同,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病理学变化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治疗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 临床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要点是什么?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创伤骨科的严重并发症。围绕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的基本特征,将其分为确定性诊断和提示性诊断。

确定性诊断分为4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确诊骨感染:

(1)与骨组织或内置物直接相通的窦道、瘘管或者伤口裂开(骨外露/内固定物外露);

(2)术中发现内固定物周围存在脓液;

(3)术中疑似感染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4)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证实术中疑似感染组织中存在致病微生物。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要点:

患者的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血清学炎性指标检测、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学炎性指标多次、联合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骨折术后内固定感染均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 等.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8, 20(11): 929-93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8.11.002

2. 张彦龙,张胜,李凯,等.骨折内固定术后超晚期感染诊疗效果初步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22, 38(1): 67-71. DOI: 10.3760/cma. j.cn501098-20210627-00362.

3. 刘浩,李静.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药物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20, 36(6): 567-573. DOI: 10. 3760/cma. j. issn. 1001-8050. 2020. 06. 0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