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

2021-06-22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点击量:4366 我要说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2021年6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0.652,即时影响因子:12.891)发表了题为“Cryogenic 3D printed hydrogel scaffolds loading exosomes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研究论文(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0634)。

随着国家老龄化的进展,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难愈性糖尿病创面等糖尿病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创面愈合缓慢、截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创面修复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了一种负载BMSCs来源外泌体的三维水凝胶支架,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国内外研究显示,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是导致糖尿病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创面缺血以及营养缺乏等不良结果,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根本原因。因此,促进高糖环境下血管的形成是修复糖尿病创面的有效途径。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大约为30-150nm大小的囊泡,由各种来源的细胞分泌,参与细胞间交流。MSCs来源的外泌体(MSCs-exos)是干细胞的重要分泌物,含有miRNAs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与干细胞相比,MSCs-exo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低免疫源性等优势,在骨组织、创面等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从BMSCs的培养基中成功分离并提取了外泌体,并发现BMSCs-exos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成血管能力,体外划痕实验显示其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创面愈合。

尽管BMSCs-exos具有众多的优势,然而,关于外泌体递送以及在炎性等创面不利微环境中的如何维持其功能,是目前广大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祥林教授团队医工交叉合作,采用3D打印技术合作开发了一种三维水凝胶支架。

该水凝胶支架是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了小肠粘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和介孔生物玻璃(MBG)作为BMSCs-exos的载体,构建SIS/MBG@Exos新型复合水凝胶支架。研究结果显示,该SIS/MBG@Exos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为细胞的增殖和粘附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还具有良好的止血能力,动物研究显示,该水凝胶支架能通过增强创面的血管形成和胶原形成,从而加速糖尿病创面的愈合,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刘国辉教授、熊蠡茗教授、米博斌医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协和医院骨科胡益强博士、熊元博士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斌博士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协和医院为本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

此外,2021年5月,刘国辉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6.518,即时影响因子:10.044国际一流期刊发表了题为“Exosomes derived from pioglitazone-pretreated MSCs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through enhancing angiogenesis”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吡格列酮能增强MSCs来源外泌体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在阐明了其分子机制。

作者简介

刘国辉,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创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刘国辉教授长期从事创伤骨科相关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目前以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卫计委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部级科技基金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国内外国际一流期刊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BJ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担任《中华创伤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国际一流期刊《Smal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主编、副主编大型骨科专著4部,以第一申报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级、三等奖各一项,申报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

熊蠡茗,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对外医疗联络部部长。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员。

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临床工作,创面和椎间盘组织源性修复领域基础研究。在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担任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及共同通讯)发表SCI论文16篇,最高影响因子10.652。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米博斌,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WH)博士后,师从刘国辉及Dennis Pau Origll教授。主要从事多发性骨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和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BJ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 、 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项。

熊元,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师从刘国辉教授。主要从事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多发伤患者骨折愈合的研究、外泌体的研究和应用等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站前)特别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BJ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著2 篇,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项。

此外,刘国辉教授课题组现长期面向社会诚挚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临床医学、材料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加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1. 多发伤/复合伤相关损伤机制研究;

2. 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诊疗与康复研究;

3.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在创面、骨组织感染控制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转化。

招聘条件:

(1)临床医学、材料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

(2)应届博士毕业生或毕业3年内的往届博士研究生,热爱科研工作;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具有良好的科研思维和独立的科研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流行病学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储备;

(5) 武汉协和医院博士后招聘的其他条件。

岗位待遇:

(1)年收入27.6万元(税前,奖励除外), 根据具体工作业绩,特别优秀者可以突破;

(2)五险一金;

(3)聘期内参照职工享受同岗位子女入学、入托待遇;

(4)享受职工同等的文章、专利、项目等各类成果奖励(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总数20万元及以上者,至少按批准经费的10%奖励;SCI论文:根据影响因子不同,最高可获得1.5万元/分的奖励;专利:根据专利类型不同,最高可获得1万元/项奖励);

(5) 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者,可额外获得40万元薪酬;

(6)博士后可申请国家、湖北省课题,还可申请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支持额度不超过10万元/项)以及协和医院科学研究培育基金和自由创新预研基金(每个项目5万元)。

根据在站科研工作情况,可获得出站后留院工作支持。

招聘人数:

1-2人

在站工作期限:

2-3年

联系方式:

欢迎有志之士莅临武汉协和医院与合作导师现场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综合楼②号楼六楼

电话:13607164419

邮箱:liuguohui@hust.edu.cn

合作导师简介:

刘国辉,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中心主任,创伤骨科主任。

刘国辉教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留校至附属协和医院,一直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多次荣获学校先进教师,医院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05年德国斯图加特市立Sigmaringen和Schwenningen医院创伤骨科及脊柱外科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意大利、台湾、日本等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国际骨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创伤委员会以及肩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药物与转化应用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损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下肢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骨科学组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肩周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盆与髋臼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学组常务委员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骨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学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创伤骨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老年髋部骨折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创伤骨科俱乐部(Asia club)会员,湖北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AOCC湖北委员会主席,湖北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组组长,湖北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学组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学组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湖北省骨科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武汉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二审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预评审专家,湖北省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核专家,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专家,湖北省继续教育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武汉市重点专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武汉市抗癌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讲师,国际AO创伤(亚太地区)及中国区讲师,OTC中国区讲师,国家卫计委”十年百项”项目组特聘专家教授、讲师。

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国内外国际一流期刊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BJ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 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 、 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杂志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担任《中华创伤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国际一流期刊 《Smal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以第一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卫计委重大专项2项(2016ZX-01-018经费400万/847万元;ZX-01-2016024经费82万元),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参与获批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1项(SQ2018YFC200021,经费311万/1345万元),作为课题第二负责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1项(2018YFB1105705,经费110万/1260万元),主持卫生部科研项目1项,国际AO创伤亚太地区基金项目1项(经费10万元),湖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基金项目十余项,武汉市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卫健委重点支持项目1项(WJ2019Z009,经费10万元),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

以第一排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2项、协和医院新技术新业务成果三等奖1项,申请及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已转化1项),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与编著学术专著10余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