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位质量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闭合穿针固定的要求

第一作者:闫桂森

2011-08-03 点击量:1136   我要说

闫桂森 郑燕山 杨征 蒋协远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复位质量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穿针固定后再移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颐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603例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年龄1~14岁(平均7岁)。全部患者术中均获得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周以内者507例,解剖复位435例,功能复位72例;超过1周者96例,解剖复位50例,功能复位46例。分别于术后3 d、10 d、3周或4周拍片复查。骨折位置与术中位置不符者归为再移位病例,共36例。按照Sankar分类,穿针失误26例,发生再移位17例,无穿针失误577例,发生再移位19例。107例无穿针失误的功能复位2枚穿针38例,再移位9例;3枚穿针69例,再移位3例。对于上述分类统计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伤后1周内治疗者解剖复位率(86%)明显高于1周后治疗者(52%)。穿针失误的再移位率(65%)明显高于无穿针失误者(3.3%);对于无穿针失误的功能复位者,2枚针的再移位率(24%)明显高于3枚针(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应尽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这样有利于实现解剖复位,增加内在稳定性。对于解剖复位者,避免穿针失误,即可获得骨折位置的稳定。而对于功能复位者,3枚针固定的稳定性优于2枚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