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所获自体骨行腰椎椎间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作者:杨 勇

2017-03-28 点击量:1145   我要说

杨 勇   王 清   徐 双   王 松

目的 观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中单侧椎板间开窗所获局部颗粒状自体骨的质量和体积,探讨应用该自体骨行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的可行性。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PLIF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椎板间扩大开窗所获骨粒联合单枚cage支撑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变性下腰椎疾病107例。其中男52例,女55例。年龄26~75岁(52.8±9.0岁)。病程6~240个月(69.9±70.7个月)。将单侧椎板间开窗作为一个开窗单位,术中将开窗所获骨制作成直径2~3mm骨粒并测量质量和体积;记录融合椎间隙使用cage高度;术后CT扫描测量手术椎间隙的终板面积、植骨区域面积,计算植骨接触面与终板面积百分比;三维CT判断术后3、6、12、24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6、12、24个月时JOA评分。

结果 107例患者共113个节段进行手术,每个开窗单位可获得2.8~4.4g(3.7±0.3g)、2.6~4.2cm3(3.1±0.3cm3)的颗粒骨。不同年龄、性别、节段和病种间所获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T测量终板面积和术中使用cage高度在L4/5和L5/S1椎间隙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区域与终板接触面积可达38%椎间隙填充。达到30%的椎间支撑植骨填充所需骨粒量为3.0g(2.5cm3)。94例患者(98个融合节段)获得24~28个月(24.3±5.9个月)随访,术后24个月时JOA评分总体改善率为65%~100%[(83.5±7.7)%],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7.9%。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cage沉降。

结论 在PLIF术中采用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式可获得大于2.5cm3 的局部自体骨粒,获得的局部自体骨联合单枚cage能够满足椎间融合植骨的骨量要求,从而避免了使用其他植骨材料的相关并发症,节约治疗经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