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第一作者:张春霖

2017-03-08 点击量:527   我要说

张春霖   张银鹤   严旭   李东哲   王闯建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及适应证,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51例采用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并随访>9个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58.2±7.9)岁.病程0.5~15年,平均5.5年.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其中两节段者5例(C5-6);三节段者7例(C3-5和C4-6分别为3例和4例);四节段者22例(C3-6);五节段者17例(C3-7).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测定的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率和活动度;采用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颈椎管矢状径,比较颈椎管大小变化并观察椎板切开减压槽处骨愈合情况;MRI评估脊髓内信号强度变化及脊髓减压状况;应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对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率和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1例的手术时间58~139 min,平均(115.3±21.9) min,术中出血量110~380 ml,平均(228.1±73.2) ml;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0.2±5.9)个月.JOA评分从术前(8.02±1.69)分增加至术后1年(13.02±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6,P=0.000),疗效评估:优17例,良28例,可4例.轴性疼痛VAS评分术后1年为(2.22±0.90)分,与术前(4.96±1.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5,P=0.000),轴性症状评估:优18例,良21例,可12例.术前颈曲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为15.40%±4.50%与术后颈曲指数15.09%±4.8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活动度术前为40.98°±8.27°,术后38.88°±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1.3~3.2 mm,平均(2.32±0.42) mm.共204个椎板行双侧开槽微型钛板固定,末次随访共146个椎板双侧减压槽处发生骨愈合,愈合率为71.6%.本组术后发生一侧上肢轻度活动障碍1例,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肌力逐渐恢复.出现1枚小螺钉轻微松动1例,未给予处理.

结论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是一种可减少棘突-韧带复合体和深部肌肉损伤的新手术方式,能安全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