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原因分析和手术治疗策略

第一作者:崔旭

2017-03-08 点击量:589   我要说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李力韬  王聪  罗展鹏  孟传龙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96例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45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根据上次手术入路、脊髓神经受压方向、窦道位置、死骨和脓肿的部位、范围等,采用不同的翻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收集同期收治的481例未复治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比较复治组和未复治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灶范围、营养状况、是否耐药结核、病灶清除是否彻底、内固定稳定性、术后是否正规化疗等指标,研究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危险因素.

结果 96例的手术时间为160~28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400~1 500 ml,平均600 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5分,末次随访平均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得到改善;96例术前平均后凸角度18.4°±5.2°,术后平均后凸角度8.9°±2.7°,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角度9.5°±3.6°,平均矫正角度丢失3.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优良率88%;35例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切口延迟愈合7例;窦道形成24例,13例经换药后愈合,11例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率11.5%,再手术者中接受一次手术7例,两次手术3例,三次手术1例.

结论 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菌株的出现、术后未行正规化疗、营养状况差、内固定稳定性差,彻底的病灶清除、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支撑性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基于药敏检测的个体化化疗,以及术后适当的灌洗引流是保证复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