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学海拾贝
2016-09-02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赵晨曦 骨科在线 鲁海燕 刘畅 点击量:3039 我要说
2016年9月1日至2日,65位知名的中外脊柱外科专家先后在第三届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作了主题报告,作为脊柱外科领域的后来者,我们在汲取前辈学术养分之余,愿将其中的知识要点与同道们分享。
由左及右:邱贵兴、卢世璧、刘忠军、大鸟精司、袁文
邱贵兴院士 北京协和医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协和(PUMC)分型的改良》
邱贵兴院士系统讲解了这种协和独创的PUMC分型方法及其最新的改良进展。PUMC分型利用病患腰弯与胸弯柔韧度和角度的比较来确认手术策略,比之前的几种分型方法简单有效,更利于理解,已经逐步为国际骨科学界所认可。同时,他也介绍了改良后分型的优点及其对融合范围的指导意义。
卢世璧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细胞外基质源性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卢世璧院士主要介绍了利用细胞外基质源性组织工程神经来进行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他由周围神经损伤的危害、传统治疗方法及修复的两大难题进行入题,着重讲解了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的相机制及临床应用。
刘忠军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3D打印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刘忠军教授在大会中分享了3D打印在脊柱手术中的相关应用,为大家讲解了3D打印脊柱内植物的应用现状、设计理念及自稳型人工椎体的研发,最后也对3D打印骨科内植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大鸟精司教授 日本
《OLIF脊柱治疗腰椎病的指征》
大鸟精司教授结合手术操作视频的展示,对OLIF技术及其治疗腰椎病的指征进行详尽介绍。
袁文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
《颈椎复杂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
袁文教授通过病例的分享,介绍了颈椎复杂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治疗策略,建议详细了解损伤机制,在充分进行术前评估与准备的同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保护脊髓功能。
由左及右:李中实、马信龙、罗卓荆、马迅、贺西京
李中实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
李中实教授为与大家讨论了颈性眩晕的相关问题,包括颈性眩晕是否存在、眩晕的相关主诉以及目前关于颈性眩晕仍然存在的几条困惑,同时也介绍了颈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有效的物理检查方法及其发病机制。
马信龙教授 天津市天津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点及治疗》
马信龙教授从病理特点入手,通过病理分型、损伤疝出型与退变突出型比较、影像学检查、microRNA的验证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家讲解了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所应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
罗卓荆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术后腰椎间隙高度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罗卓荆教授介绍了术后腰椎间隙高度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并对相关评估方法进行说明,利用椎间高度及指数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做出比较,最终说明单节段融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及椎间高度指数可改善临床疗效。
马迅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颈椎微创融合与非融合技术》
马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颈椎微创融合与非融合技术,利用其自行设计的槽式通道进行颈椎前路ACDF手术和ADR手术,此方法有操作方便与创伤相对较小的优点,同时还可经通道植入锁定式Cage和人工椎间盘。
贺西京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前路病灶清除髂血管下钉棒固定治疗腰髂段结核》
以介绍病例的方式,对前路病灶清楚髂血管下钉棒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方法的探索与临床应用,对这种治疗方式进行讨论并总结其优点。
由左及右:杨惠林、冯世庆、海涌、朱庆三
杨惠林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KP灌注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杨惠林教授为大家讲解PKP灌注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类骨水泥的优缺点。他指出,PKP技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不会得到良好的治疗结果,没必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低,必须得到手术医生的重视,若发现骨水泥渗漏,不要犹豫,必须请血管外科及时干预。
冯世庆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腰椎滑脱的病理机制及微创治疗》
大会主席冯世庆教授与大家分享腰椎滑脱的病理机制及微创治疗,比较了目前各种脊柱微创手术方式,探讨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前景,最后对创新临床技术的重要性给出肯定。
海涌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比较各种椎体融合技术,探讨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手术视频对手术方式进行讲解,最后讨论了该方式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朱庆三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髓MRI-T2WI像高信号分型及临床意义》
朱庆三教授介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髓MRI-T2WI像高信号分型及临床意义,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发病机制、MRI分型、T2WI信号对相应节段椎间损伤的诊断价值的讨论、T2WI信号对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讨论,并讲解相关病例。
由左及右:周跃、郝定均、雪原、殷国勇
周跃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脊柱微创历史与展望》
周跃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未来脊柱微创手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希望创新临床技术得到进一步得发展。
郝定均教授 西安市红会医院
《严重创伤性胸腰段脊椎脱位的规范化治疗》
介绍了严重创伤性胸腰段脊髓脱位的规范化治疗,通过对前路加后路与单纯后路复位方式比较,得出单纯后路能减少出血与并发症的结果,说明其为更好的治疗方法。
雪原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应用胸椎病理单元经根黄通道后壁半环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雪原教授讲解了应用胸椎病理单元经根黄通道后壁半环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征,并通过手术视频为大家展示经根黄通道清除黄韧带骨化块。
殷国勇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MIS-TLIF治疗椎管狭窄的技术要点》
殷国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MIS-TLIF治疗椎管狭窄的技术要点,通过介绍椎管狭窄的大致病理过程、病理分型、病理生理等,介绍了手术治疗的相关方式,微创手术的利弊,最后介绍了MIS-TLIF的相关优点以及对MIS-TLIF手术方式的思考。
由左及右:胡有谷、姜建元、张雪松、霍洪军、贺宝荣
胡有谷教授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
胡有谷教授团队为我们带来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新进展,在对既往骨科基因治疗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的诸多进展,包括目的基因应用趋向、病毒类与非病毒类载体应用进展、基因表达调控、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于观察以及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等。
姜建元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腰椎侧前方椎间融合解剖学基础与手术要点》
姜建元教授结合腰椎侧前方椎间融合解剖学基础上讲解了诸多相关手术要点,通过文献中关于XLIF/DLIF的解剖学问题,对XLIF/DLIF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包裹手术所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对比讨论。最后希望通过创新与改良使手术获得更好的疗效。
张雪松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
《脊柱截骨手术-如何控制手术安全性》
张雪松教授就如何控制脊柱截骨手术的安全性发表观点,他表示需考虑到术后对病人关节的影响以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在制定矫形方案时应考虑到截骨节段,充分考虑病人职业与生活预期等的要求。
霍洪军教授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腰椎椎板及棘突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霍洪军教授带来了腰椎椎板与棘突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的相关研究,通过测量棘突及腰椎椎板间隙形态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同时通过传统测量方法与三维数字测量比较,总结出三维数字重建测量的优势与缺点,并建议各个实验测量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贺宝荣教授 西安红会医院
《寰枢椎手术若干问题的讨论》
贺宝荣教授与大家进行了寰枢椎手术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贺教授从各种手术方法出发,探讨寰枢椎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同时也特别介绍了由其医院自行研制的寰椎椎弓根通道弹性开路手锥的研发与使用。
由左及右:王冰、吕飞舟、邵增务、宋红星
王冰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全内镜腰椎板间扩大成形术的应用与评价》
王冰教授认为,全内镜下椎板扩大靶向成形技术适合L4/5以上节段间盘突出和侧隐窝狭窄患者,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建议采用Delta或Vista技术,同时表示未来全内镜技术发展的方向必将是骨神经结构融合影像与3D打印导航技术的完美结合。
吕飞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手术体位对腰椎前斜入路通道大小的影响——L1/2-L4/5 OLIF通道的影像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吕飞舟教授与大家探讨手术体位对腰椎前斜入路通道大小的影响,通过影像学的进行数据测量与分析,认为右侧卧位将显著降低L1/2-L3/4的ROC,而在L4/5则没有变化。
邵增务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修复研究》
邵增务教授带来了基础实验的新进展,功能性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联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椎间盘退行性变,从多肽纳米纤维支架的合成、对椎间盘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对BMSCs生物学行为影响及体内实验等部分对该成果进行讲解。
宋红星教授 北京世纪坛医院
《MK2信号通道在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中的作用》
宋红星教授在大会中所做报告引起热烈讨论,其报告题目为“MK2信号通道在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中的作用”。
由左及右:张雪利、李利、夏群、郑燕平
张学利教授 天津市人民医院
《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合理应用》
张学利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几例具有代表性的脊柱骨折病例,并谈及到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李利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
《Y型纳米骨桥的设计与单开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李利教授介绍了由所在科室自行设计的纳米人工骨“Y型骨桥”,详细讲解了该种材料的特点、手术应用及术后随访情况,最后对其优点及尚须观察的指标进行总结。
夏群教授 天津市天津医院
《小切口下腰椎前路融合技术》
夏群教授主讲报告为“小切口下腰椎前路融合技术”,并结合数种病例,包括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病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病例,后路手术后前路翻修病例进行讲解。
郑燕平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选择性置钉、凸侧先行矫正治疗脊柱侧凸畸形》
郑燕平教授向大家介绍选择性置钉、凸侧先行矫正治疗脊柱侧凸畸形,通过病例分享,说明凸侧置钉安全性更高,能很好地矫正冠状面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邓树才教授 天津市天津医院
《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邓树才教授与大家探讨了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应用,介绍了TLIF技术在翻修手术中地应用优势,并为大家讲解了在术中Cage的选择与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