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植骨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学观察

第一作者:于宪贵

2016-07-28 点击量:405   我要说

于宪贵  陈海  沈广荣  刘忠双  刘勇

目的:观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接受C3~C7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自体棘突植骨且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共57例,年龄62.2±7.4岁(44~73岁),其中后纵韧带骨化症24例(男15例,女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男20例,女13例)。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T)、上颈椎前凸角(C0-C2角)、下颈椎前凸角(C2-C7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VA)、颈椎活动度(ROM)和T1倾斜角(T1-Slope)。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颈髓功能评分,计算改善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3.6±9.3个月,其中56例患者术后1年时植骨明确融合。术前JOA评分10.9±2.7分,末次随访时为14.1±2.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3.2±2.4分(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53.1±21.7)%。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OI、OS和OT无显著性差异(P>0.05);C0-C2角、C0-C7角、C2-C7 SVA、T1-Slope均显著增加(P<0.05);颈椎ROM显著降低(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I值与对应的C0-C2角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14;r=0.479,P=0.027)。

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后枕颈部矢状面无明显变化,但颈椎前倾,上颈椎前凸角度增加,颈椎活动度降低,T1倾斜角度增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