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

第一作者:刘刚

2016-04-26 点击量:443   我要说

刘刚  唐诗添  王军  石波  王陶  李宗原  谢明锐  张定伟  王伯通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13例隐匿性动脉损伤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6±15.7)岁;损伤部位:臀上动脉4例,闭孔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2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1例,腘动脉1例,肱动脉1例;依据张英泽隐匿性血管损伤分型:B型6例,C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70h,平均16.0h,同时选择覆膜支架、弹簧圈、明胶海绵栓塞方法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评估血管功能并记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60min,平均40min;治疗期间,10例进行输血,输血量800~14000ml,平均3200ml。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7.3±5.8)个月。13例中采用覆膜支架治疗5例、弹簧圈5例、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3例;所有患者动脉出血均得到控制,7例休克患者症状立即得到改善,5例患者术后发生腔隙感染经反复清创后治愈,1例腘动脉断裂患者因热缺血时间较长最终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臀肌坏死合并MODS,最终治愈。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无覆膜支架移位、血管闭塞及内漏现象发生。

结论 隐匿性动脉损伤早期具有闭合性、迟发性、不典型性等特点,漏诊率高。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治疗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隐匿性B型以及C型非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