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血清金属离子水平比较

第一作者:万彦林

2016-04-21 点击量:564   我要说

万彦林  姜文学  王鹏飞  范 猛


目的 探讨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RSAH)后钴(Co)、铬(Cr)、钼(Mo)金属离子水平的差异。



方法 2006年9月~2013年3月行RSAH的DDH患者14例19髋,平均年龄50.1岁,男4例,女10例,Crowe I型9髋,II型10髋,单侧9例,双侧5例,ONFH患者15例18髋,平均年龄47.0岁,男9例,女6例。ARCO II期8例,III期8例,IV期2例;单侧12例,双侧3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术前和术后血清样本中Co、Cr、Mo离子的水平,并通过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侧别、使用不同假体、BMI、随访时间等信息以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前倾角等影像学指标分析造成DDH与ONFH患者术后金属离子水平差异的原因。



结果 随访26.1个月(3个月~7.6年),术后DDH组与ONFH组金属离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DDH组金属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ONF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NFH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肌力臂要大于DD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侧别、使用不同假体、BMI、随访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后随访未出现金属离子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术前合理选择病人,术中假体准确置入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降低术后金属离子水平的关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