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Y-720P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

第一作者:黄永军

2016-04-20 点击量:555   我要说

黄永军  黄东  张大卫  牟勇  刘晓春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学实验探索FTY-720P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达到增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动物实验: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只制备同种异体骨,余48只建立1.5cm长胫骨单侧骨皮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A组仅单纯制备骨缺损模型,B、C、D组分别移植1.5cm长同种异体骨、自体腓骨及FTY-720P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术后2、4、8、12周行Lane-Sandhu影像学评分及骨密度检查。细胞学实验:取1月龄SD大鼠骨髓培养骨髓源性单核巨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BMMs),并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并进行形态学、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TRAP)染色鉴定;根据诱导前细胞系中加入FTY-720P浓度的不同,将实验分为0、500、600、700、800、900、1000、1500ng/mL浓度组,通过TRAP染色计算破骨细胞阳性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评价FTY-720P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产生的影响。


结果 动物实验:术后2周各组Lane-Sandhu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C、D组Lane-Sandhu评分均优于A、B组,B组优于A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C组骨密度大于A、B、D组(P<0.05),A、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B、C、D组骨密度均大于A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实验:BMMs经M-CSF及RANKL诱导后形成具有多核、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0、500、600、700、800、900ng/mL浓度组破骨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1000、1500ng/mL浓度组,0、500、600、700ng/mL浓度组高于800、900ng/mL浓度组,0、500、600ng/mL浓度组高于700ng/m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吞噬实验表明,0、500、600、700ng/mL浓度组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显著高于800、900、1000、1500ng/mL浓度组,0、500、600ng/mL浓度组高于700ng/m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TY-720P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减少同种异体骨骨量丢失,进而达到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