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年03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04-08 点击量:1414   我要说

足踝损伤临床常见,我国足踝外科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大型骨科中心对于足踝损伤的治疗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虽然每年均有大量关于踝关节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的报道,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有待学术界不断探索。本刊在已刊发过6期相关重点刊的基础上,再次推出“足踝损伤”重点刊,旨在通过学术媒体的影响力引起更多医生对该损伤的重视,并达成更多的共识,同时围绕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足踝损伤的诊治水平。

有关跟腱损伤的治疗,一直没有统一的治疗策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跟腱微创、显微或小切口修复技术相继出现,但临床疗效报道却大相径庭。王晓宁等撰写的“新型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一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小切口微创修复手术治疗14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对组织损伤轻,疗效肯定。结合围手术期精确的配套技术以及基于病理结果的个体化康复方案,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和最大程度杜绝再断裂,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高,值得关注和推广。而杨明等撰写的“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比较研究”一文,对Achillon和卵圆钳两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方法并发症少、再断裂几率小;与Achillon技术比较,卵圆钳技术更简单、经济、适合推广。
  跟骨骨折的治疗需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轴线及后关节面的平整,其中纠正跟骨的内翻畸形尤其重要,也是手术难点所在。近年来,球囊扩张复位跟骨骨折以及微创锁定钢板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轴线恢复以及关节面复位不良依然难以通过这些新方法有效解决。于涛等撰写的“内侧撑开技术辅助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一文,将万向撑开器应用于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认为该技术能有效纠正跟骨轴线,较复位钳具有更好的牵引效果,且由于暴露更为充分,可以从容复位跟骨形态及关节面。该方法也为跟骨骨折治疗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Freiberg病,又称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跖骨头骨软骨病,由Freiberg于1914年首次报告6例第2跖骨头“梗死”的病例后命名。由于Freiberg病临床较为罕见,且进展缓慢,容易被忽略,一旦到了晚期往往会因严重的骨关节病而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关于Freiberg病的国内罕见报道,与其发病率较低及许多骨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够而引起漏诊或误诊有关。陈宇等撰写的“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一文,认为跖骨头背侧改良经关节V形截骨结合病灶清除、自体植骨等技术,不仅能对跖骨头坏死部分减压、有效减轻缺血病变,而且能避免跖骨过度短缩、重建关节面,更好地维持关节吻合;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更有利于跖趾关节的早期活动,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在提高骨科医生对Freiberg病的认知及掌握其积极干预的手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