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lex的生物力学研究告诉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专题之二

2016-04-07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海涌 刘玉增 陈小龙    点击量:1197 我要说

Coflex是1994年由法国人Samani设计并提供的,其主要结构包括一个“U”形中间体部和上下翼状结构,材料为钛合金。翼状结构用于固定上下棘突,中间体部的两边还有防滑齿,可防止其在棘突间滑动。Coflex最初的设计理念就是减少固定节段的应力以保护邻近节段,置入该装置可卸载小关节应力,恢复椎间孔高度,提高手术节段的稳定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在增加椎管、椎间孔面积方面,Richter等人研究一项60名患者行Coflex系统的1年随访结果,发现硬膜囊平均面积从术前的74mm2增加到术后的90mm2。椎间孔面积从术前的60mm2增加到术后的80mm2,棘突间距离从术前的4mm增加到术后的9mm。

在降低椎间盘、小关节压力方面,Swanson等人通过人尸体标本研究得出在中立位,棘突间稳定装置可以分别减少20%的髓核压力和38%的后部纤维环压力;在后伸位,分别减小41%和63%。有文献报道Coflex可以减少手术小关节压力,同时对相邻节段的小关节压力无明显影响。因此置入棘突间Coflex系统可以卸载小关节压力而缓解小关节疼痛的症状。但是,其不适用于体重较重的患者。Pan等人利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得出,Coflex系统能有效地减小生理载荷条件下置入节段椎间盘后伸位时的压力,同时减小关节在后伸位,侧弯位和旋转位时的压力,而对相邻节段没有明显影响。

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方面,生物力学研究显示Coflex系统能减少手术节段的节段运动范围,而对小关节的受力以及临近节段的椎间盘压力无明显影响。Tsai等人利用8个成人腰椎标本(L4/5)研究Coflex系统对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影响,认为Coflex系统提供一种动态弹性的固定,在前屈/后伸和轴向旋转上可使一个不稳定的标本恢复到完整标本状态的程度,这与Heuer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毛仲轩等人通过成人腰椎标本研究Coflex系统认为此系统主要限制手术节段的后伸运动,对前屈和旋转运动有一定限制作用,对侧弯无限制,可以减少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

北京朝阳医院海涌主任团队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证实Coflex的U形顶端与硬脊膜的距离≤5mm时,其能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旋方向将部分失稳标本恢复到完整标本状态,在左右侧弯方向不能恢复部分失稳标本的稳定性;≥10mm时在6个方向均不能恢复部分失稳标本的稳定性;同时发现,Coflex的U形顶端与硬脊膜的距离≤5mm时,上下邻近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6个方向运动范围较完整状态无明显增加,该研究结果由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团队分别发表在2014年《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同时,北京朝阳医院通过临床发现Coflex加载一定的预负荷(术中适度撑开2-5mm),维持Coflex内置物受压状态,可以增加对固定节段后伸的限制,而对腰椎序列无明显影响,文章发表在2012年《脊柱外科杂志》。

大量生物力学实验已经验证了Coflex卸载小关节应力,恢复椎间孔高度,提高手术节段的稳定性的作用,但实际疗效还需要大量临床试验去证实。


生物力学证实Coflex的“U” 顶端与硬脊膜的距离最佳位置≤5mm

专家简介: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腰椎研究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脊柱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等杂志编委

SRS、NASS、ISSLS、ISASS会员

The Spine Journal顾问编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