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首都微创脊柱论坛学术精华荟萃,带走不谢!——上篇

2016-03-13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刘玉增 张耀申 张希诺 汪文龙 骨科在线 鲁海燕 吴胜楠    点击量:1824 我要说

会议现场

3月11日至12日,第一届首都微创脊柱论坛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召开。著名脊柱外科前辈侯树勋教授、中国微创脊柱外科领军人周跃教授和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吕国华教授等国内20余名微创脊柱外科的实践者,先后在此奉上一堂堂精彩的学术演讲。

为了不让未能参加此次学术交流的同道留下太多遗憾,我们特将这些授课专家的精彩学术内容加以提炼,分三部分陆续为您呈现。从今天开始,您可以连续3天领略他们各自的学术魅力。


侯树勋教授

《建立符合腰痛治疗的新模式》

腰痛是世界上普遍的肌肉骨骼疾病,现代技术能够达到很高的融合率,但患者的满意率却没有因此提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腰痛机理不明,腰痛没有客观评价标准,对腰痛的诊断不明确。腰痛的产生是由外周神经刺激经疼痛传导通路传导至中枢而导致的,传导通路任何病理学改变都会产生腰痛,脊髓后角炎性因子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

肌肉组织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因素:各种原因导致腰背肌紧张甚至痉挛是产生腰痛的原因;多裂肌损伤;腰椎手术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不能忽略腰椎肌肉在腰椎稳定中的作用。

骨科医生应该知道的几个数字:多数腰背疼痛是自限的,决定了外科医生的手术时机;腰痛与肿瘤等是完全不同的骨科疾病,治疗腰痛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建立脊柱评定和管理系统,腰痛是脊柱功能失衡的一个表现,治疗应该是对这一阶段进行修复,进行腰椎保护和锻炼,预防腰痛减少复发。


周跃教授

《Delta技术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上的应用》

周教授首先阐述腰椎管狭窄的分类:中央椎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往往保守治疗很困难,尤其是骨性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病理解剖可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不同于神经根受压造成的神经放射痛,主要机制是压迫造成马尾神经的缺血和脑脊液循环受阻。

针对神经根管的狭窄,使用椎间孔镜技术;对于中央椎管狭窄,采用Delta技术。他详细介绍了Delta技术的手术过程。

回顾传统腰椎手术历史:由全椎板切除到双侧开窗减压再到现在的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技术。微创手术中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Delta技术(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可以达到360°减压。

吕国华教授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3D打印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可以用于临床。吕国华教授指出,3D打印技术根据人体X线片及CT片,可以打印出人体真实的脊柱结构从而协助脊柱外科医生置钉。此外,3D打印可以仿制出与人体解剖结构相同的脊柱椎体,可以置入人体,替代被破坏或增生退变的锥体,已重建脊柱结构。

吕教授通过真实的病例,讲解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对于脊柱肿瘤的患者,可以通过3D打印代替肿瘤骨,完全切除肿瘤骨后重建脊柱。

他指出,3D打印技术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寻找合适的生物力学材料重建脊柱椎间盘,彻底颠覆传统融合手术。

杨惠林教授

《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杨教授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开讲,指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1/3的女性及1/5男性都会发生至少一次脊柱压缩骨折,这对于脊柱外科医生的挑战越来越大。WHO从1997年开始,将10月20日定为骨质疏松症日。骨质疏松症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事件,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杨教授介绍了骨质疏松症脊柱压缩骨折的现状。骨质疏松症的微创治疗手段主要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KP及椎体成形术VP。KP的手术例数远高于VP的手术例数,主要由脊柱外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完成。

至今,已有6000多篇关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英文文章公开发表。中国的文章数量少于美国英国,也没有引起公众广泛的重视。近期,发表于脊柱杂志的文章明确表示,VP、KP是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治疗策略。他认为,VP、K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他指出,VP、KP技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不会得到良好的治疗结果,没必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低,必须得到手术医生的重视,若发现骨水泥渗漏,不要犹豫,必须请血管外科及时干预!

最后,杨惠林教授汇报了一个罕见的脊柱“骨不连”疾病,脊柱的上下终板不连续,对于这种患者,注入骨水泥时需特别谨慎,活动后骨水泥极易移位。

刘晓光教授

《脊柱微创手术的“负性”事件》

众所周知,微创可减小手术切口、减少周围组织的分离、减少出血和术后的疼痛,但微创手术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刘教授在总结了经皮介入手术、脊柱内镜辅助下手术、脊柱微创融合技术三类常见的脊柱微创手术后,介绍了脊柱内镜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北医三院在脊柱内镜治疗中的一些经验和并发症,提醒同道注意微创的“负性”事件。

他就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射线暴露的利害关系加以详细讲解,并建议微创手术要加以规范化。此外,他还通过病例分析向大家诠释了MIS-TLIF与开放性TLIF孰优孰劣。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微创手术失败后继续微创OLIF再修复处理的病例。

冯世庆教授

《OLIF治疗腰椎滑脱》

冯教授指出,关节突关节可以有效防止腰椎滑脱,在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的治疗手段应该个体化、阶梯化,融合是治疗滑脱的金标准。脊柱融合术发展迅速,OLIF是一个可靠的微创融合技术,它适用于各种脊柱退变性及椎间盘源性腰痛。

他通过典型病例,从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术中手术技巧以后术后影像评估等方面,全面得讲述了O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过程,重点强调了术中操作的细节,让各位学员认可了OLIF技术的安全性。他重点强调了关节突关节的重要性,对于不合并黄韧带肥厚等退行性改变的腰椎滑脱,是OLIF技术的良好适应症。


海涌教授

《腰椎微创手术之循证医学》

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海涌教授分析了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长期效果相似,短期效果微创手术好;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特点,但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对于相关微创技术,海教授一一点评:微创通道下腰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腰椎间融合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显著优点,同时可以获得和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消融术其疗效略逊于开放手术;微创手术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的椎间盘手术相比,近期疗效基本一致,但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较高;内窥镜下腰椎减压术后的并发症要少于开放手术减压,但两者疗效相似,总体比较微创减压技术优于开放技术;对于不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疗效由于传统开放手术。

可见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各有优势,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疾病,应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结合自身的体会,海教授总结认为,微创手术在腰椎疾病的阶梯化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西峰教授

《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

微创手术具有住院周期短、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所需时间短等优点,但是也会引起大问题。

他认为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应遵循11项原则:手术创伤最小、疗效(并发症)适度、价格不能背离价值太远、手术熟练、阶梯治疗、以人为本、早日康复、不做预防性治疗(尤其是对退行性疾病)、单纯椎间盘摘除(能不做就不做)、技术发展要开放思维等理念。

他指出,脊柱外科医生应该以开放的胸怀面对微创脊柱技术,即应该会做微创手术,也应该会做开放手术。(未完,待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