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自动化三维测量

第一作者:骨科在线

2016-03-10 点击量:2434   我要说

期刊来源

《医用生物力学》2016年01期


推荐理由

非骨水泥型假体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主流选择材料。良好的假体设计能够保证患者术后髋关节的稳定以及骨与假体界面的长期固定。该研究使用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算法,客观准确地实现股骨髓腔建模与测量,探索开发股骨近端解剖参数三维测量及术前规划的快速一体化方案,能够较好解决假体与患者的适配性,可以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研究现状  

前,临床大多依靠术前患者的影像学图片测量和手术医生的个人经验选择使用的假体,无法通过改进假体设计来克服组配式假体的固有缺陷(如界面腐蚀)。传统股骨形态学的测量方法主要基于X线片或者CT图像。虽然基于CT图像的测量可获得更准确的髓腔峡部直径,但是单纯借助X线片或者CT图像,实现全段股骨髓腔的三维形态测量,而不控制图像获取时的肢体位置,其测量结果并非可靠。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测量股骨髓腔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性解剖三维建模的可重复性及测量精度,但由于软件的手工执行效率较低以及算法设计要求较高,常规商用软件难以快速实现临床转化,过多的主、客观结合测量也难以达到临床的满意度和可重复性。

汪轶平(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介绍了在三维空间中对近端股骨解剖参数实现自动化测量的关键方法以及自主研发的Femeter专用软件。


本研究的优势  

首先,Femeter作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侧规划需求定制的专用软件,在三维测量方面比CAD软件或通用医学软件更加高效,简单的软件操作即能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可更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异。其次,该软件还有助于对个体患者在术前进行关键解剖结构的三维评估,在三维层面实现手术快速规划,辅助常规股骨柄假体的优选。第三,结合股骨近端轮廓的三维测量及髓腔内部参数的同期获取,可为设计个性化股骨柄假体提供详实的解剖参数,有利于提高假体及髓腔的匹配度和填充度。优良的假体匹配度有助于术中定位,提高手术精确度,同时改善假体初始稳定性,保证假体的长期存留。


浏览《医用生物力学》最新摘要请点击:http://academic.orthonline.com.cn/periodical/232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