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前路融合术后持续性前屈载荷下邻近节段黏弹特性研究

第一作者:骨科在线

2016-03-10 点击量:1347   我要说

期刊来源

《医用生物力学》2016年01期


推荐理由

随着临床开展椎体融合术的增加,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退变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动物腰椎模型,分析了持续性前屈载荷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的黏弹力学特性,研究融合术后持续性前屈载荷与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的关系,深入了解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的机制,为指导患者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鲜有关于日常载荷对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影响的报道。

李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等人的研究结果是腰椎融合后整体的初始和最终力矩均显著增大,上邻近节段的椎体黏弹性变形显著增加,融合后的椎体整体刚度显著增强,而黏性显著下降。


研究现状

有研究发现,椎体融合后邻近节段在脊柱运动中会出现活动度代偿的现象,被认为可能是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张延哲等将颈椎双侧小关节切除后的应力松弛特性与完好颈椎进行对比,得出小关节切除对颈椎应力松弛特性无影响的结论;于铁成等研究椎间融合术与椎板切开术对颈椎中下段应力松弛特性影响,结果发现弯曲相同姿态术后初始应力比术前显著增大,并且前路手术增大幅度比后路手术更大,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术式均降低了颈椎的应力松弛能力。Robert等研究发现,腰椎植入物在植入后段时间内其初始紧固状态会显著下降,这种现象会造成植入物的松脱和不稳定。Tang等利用腰椎双节段(L3-5)模型研究腰椎微创手术对邻近节段的椎间压力、转动角度等特性的改变,证明此种术式会加速上邻近节段的退变;Hartmann和Wiedenhofer等人分别利用3节段腰椎模型研究不同的腰椎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产生的生物力学改变,均得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特点及结论

李慧等人是在动物模型腰椎邻近节段运动代偿基础上,进行的持续性载荷下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选择了模拟融合模型作为融合组,实验结果证实此种融合后样本的刚度升高,黏性下降,说明此模型可以很好模拟融合的效果。今后的临床研究应更多关注准静态载荷对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机制。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融合术后脊柱保持相同姿态相同时间后,椎体关节需承受更大的载荷以维持姿态;上邻近节段出现更大的黏弹性变形,增加了椎体的不稳定性和损伤风险,这些均是造成邻近节段加快退变的因素。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越来越多承受如久坐、低头玩手机等静态持续性载荷。长时间的异常姿态对椎体和椎间盘组织的健康十分不利。本研究结果证明,椎体持续性弯曲对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健康有损害,提示术后患者应该减少此种姿式不变的情况,可以进行简单小幅度运动,防止邻近节段椎体的进一步退变。


浏览《医用生物力学》最新摘要请点击:http://academic.orthonline.com.cn/periodical/232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