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L5椎体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参数分析(

第一作者:杨曦

2016-01-15 点击量:821   我要说

杨曦  孔清泉  宋跃明  刘立岷  李涛  龚全  曾建成  刘浩


目的: 观察重度L5椎体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特点,并分析手术对其矢状位曲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25例重度L5椎体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研究组) 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个月。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度:Ⅲ度15例,Ⅳ度10例。同时纳入既往研究招募的8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摄滑脱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滑脱角(lumbar sacral angle,LS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位垂直轴距离(saggital vertical axis,SVA)等矢状位曲度参数。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矢状位曲度参数差异;根据Hresko等方法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平衡骨盆组(14例)和不平衡骨盆组(11例),对比两组间矢状位曲度参数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曲度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15例Ⅲ度滑脱患者中术后12例滑脱复位至0度,3例至Ⅰ度;10例术前Ⅳ度滑脱患者中,6例复位至0度,4例至Ⅰ度。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研究组患者术前PI、SS、PT、SV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K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平衡骨盆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SA、LL、SVA均较术前显著下降、TK显著增加(P<0.05);不平衡骨盆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SA、PT、SVA较术前显著下降,而SS、LL、TK显著增加(P<0.05)。不平衡骨盆组患者术前LSA、PT较平衡骨盆组显著增加,而SS、LL、TK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除L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L5椎体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的PI较正常人群偏大,腰骶生理前凸呈后凸改变,甚至出现不平衡骨盆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手术治疗应注意腰骶部后凸畸形的矫正以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