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松动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血管化的研究

第一作者:武文

2016-01-15 点击量:779   我要说

武文  严孟宁  朱振安  戴尅戎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后假体周围组织的血管化程度,探讨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关系。


方法: 取2009年10月-2012年6月22例(22髋)因假体无菌性松动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3~81岁;假体使用寿命6~14年。术中根据假体周围标准分区法,结合术前影像学表现,将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分为骨溶解区组和非骨溶解区组。另取同期 8 例(8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2岁。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根据骨溶解区组金属或聚乙烯颗粒数量行磨损程度分级。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组织内的血管进行标记,计算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指数,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化程度以及不同磨损程度下血管化程度的变化。


结果: 组织学观察骨溶解区组界膜组织中可见磨损颗粒聚集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广泛,非骨溶解区组以纤维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非骨溶解区组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指数较骨溶解区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骨溶解区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聚乙烯颗粒重度磨损组织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指数均较对应的轻度磨损组织明显减少(P<0.05);相同磨损程度时,聚乙烯磨损颗粒以上指标均较金属磨损颗粒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界膜组织内单核细胞发挥吞噬功能需要一定数量的微血管和血供,假体-骨界面组织微血管损伤或者血供减少,可能是造成假体周围骨整合不良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