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分析

第一作者:计忠伟

2016-01-04 点击量:1886   我要说

计忠伟  包倪荣  赵建宁


目的: 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


方法: 收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截取的OA及RA患者胫骨平台,用Micro-CT扫描标本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获得显微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隔(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项异性的程度(DA)则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而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性关节炎的BS/BV、Tb.Th、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Tb.Sp和DA则相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Tb.N大于其外侧,BS/BV、Tb.Sp、SMI小于其外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小于其外侧。BS/BV、SMI、DA与其他显微结构参数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两种疾病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存在差异,这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力学环境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