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与东北地区2010—2011年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
第一作者:殷兵
2015-12-24 点击量:715 我要说
殷兵 李福安 郝宏毅 张建路 高忠礼 毕郑刚 周晟 赵德伟 迟晓飞 李富青 王坤正
郝定均 王国选 王锦华 王自立 张英泽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1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资料。将西北地区10家医院资料定为西北组,东北地区4家医院病例资料定为东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AO分型等。
结果:共收集病例5 197例,其中西北组3 278例,男1 675例(51.1%),女1 603例(48.9%);东北组1 919例,男771(40.2%),女1 148例(59.8%);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45,P<0.01)。西北组和东北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5.0岁(16~96岁)和55.0岁(16~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926,P<0.01);两组均以51~60岁年龄段患者为最多,构成比分别为19.3%(632/3 278)和27.4%(525/1 919);西北组青壮年(16~60岁)和老年(>60岁)患者分别为2 607例(79.5%)和671例(20.5%),东北组为1 273例(66.3%)和646例(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64,P<0.01)。两组左侧骨折均多于右侧,且高发类型均为23-A型,其中西北组A型骨折占48.0%(1 574/3 278),东北组为61.8% (1 185/1 919),两组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76, P<0.01)。
结论:西北地区成人尺、桡骨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东北地区是女性多于男性,两地区均以5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以23-A型为高发类型,且左侧均多于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