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创面出血止血方法的临床分析
第一作者:窦晨浩
2015-12-15 我要说
窦晨浩 刘月驹 闫晓丽 张英泽
背景:继发性创面血管破裂为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但对其具体止血方法却鲜有系统性报道。
目的:探讨不同软组织损伤程度、不同部位及性质出血所采取的紧急止血方法及手术止血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继发创面出血患者45例。其中男41例,女4例;年龄为11~76岁,平均(39.4±15.8)岁;伤后距入院时间1~13 d,平均(1.4±3.2)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机器绞伤7例,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2例,电击伤2例,其他伤5例。采用MESS评分对本组患者软组织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45例肢体软组织损伤继发出血患者,32例为动脉出血(下肢动脉18例,上肢动脉14例),13例为静脉出血(下肢静脉9例,上肢静脉4例)。MESS评分≥7分,37例;MESS评分7分,8例。紧急止血方法:1例使用VSD,停用负压后出血自行停止;21例止血带止血;11例加压包扎止血;8例指压法止血;4例钳夹法止血。其中30例患者在选用上述紧急止血方法前首先对创面进行直接压迫止血;39例紧急止血后行手术止血(12例血管结扎,17例Ⅱ期截肢,7例动脉修补,5例单纯清创止血,其中2例患者截肢同时行高位动脉结扎)。
结论:对于继发创面出血的止血分3步:1发现出血后立即进行创面压迫止血;2根据出血性质、出血部位以及MESS评分采用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3手术彻底止血。通过上述步骤,尽可能达到即不损伤肢体软组织,又能有效止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