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中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研究

第一作者:王伟

2015-12-11   我要说

王伟  彭昊


目的:探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对辅助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anterioreruciateligament,ACL)重建中股骨、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定位股骨、胫骨隧道行ACL重建术治疗35例ACL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9例;年龄18-53岁,平均26.8岁;合并半月板损伤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股薄肌、半腱肌编织缝合作为移植物,骨端均采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门形钉及微孔钢板固定。术后行KT-1000和Lae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及运动水平。


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股骨、胫骨隧道位点测量结果平均值分别为63.8%±6.6%、45.7%±4.2%。1例患者术后3个月在胫骨固定追踪器针孔处出现轻度异位骨化,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Laehman试验由术前1例Ⅱ度、30例Ⅲ度、4例Ⅳ度改善至术后33例Ⅰ度、1例Ⅱ度、1例;KT-1000试验,术前(6.47±0.75)mm,术后(1.01±1.14)mm。术前双膝关节松弛度差异〉5mm32例、3~51mm3例;术后0~3mm31例、3—5mm 2例、〈0mm2例。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由术前(52.74±10.91)分和(4.64±1.34)分提高至术后(93.97±4.13)分和(6.56±0.81)分;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由85.6°±11.2°提高至术后118.3°±5.7°;其中33例无屈、伸受限;2例膝关节屈、伸受限〈10°,经直腿抬高训练、本体感受功能训练,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根据解剖标志点与运动学数据进行导航,通过检测和记录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选定隧道位点进行手术,该方法审侍附詈脬骨啄谱侍晋精确.术后疗妁评价优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