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外科治疗

第一作者:徐韬

2015-12-10 点击量:1078   我要说

徐韬  买尔旦·买买提  甫拉提·买买提  郭海龙  盛军  梁卫东  邓强  盛伟斌


目的:通过对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新的分型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7~59岁,平均34.5岁.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并行MR和CT检查.其中合并环枕融合21例,C2,3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24例.根据是否合并寰枢椎脱位,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脱位型)24例和Ⅱ型(非脱位型)10例.Ⅰ型根据牵引后是否可以复位分为A、B二个亚型.Ⅰ型通过牵引或前、后路寰枢关节间松解复位;Ⅱ型则采取前路或前、后路枕大孔周围减压,复位减压后行后路固定融合.术后及随访时通过X线片、MRI或CT观察减压、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进行评定.


结果:手术时间130~25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150~650 ml,平均240 ml.除2例死亡外,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前JOA评分4~12分,平均8.4分,术后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4.6分,改善率为71.1%,优良率为72.4%.术前Ranawat分级Ⅱ级11例、ⅢA17例、ⅢB6例,术后Ⅰ级20例、Ⅱ级11例、ⅢA1例.植骨于术后7~18个月融合,平均10.5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9例,包括感染3例,脑脊液漏2例,呼吸功能障碍2例,椎动脉损伤、颚裂各1例.


结论: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A、B)和Ⅱ型能够有效的指导治疗,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及减少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