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研制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第一作者:李松凯
2015-12-10 我要说
李松凯 倪斌 张军华 蓝旭 甄平 赵卫东
目的:自行研制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评价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应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选取46套正常寰枢椎CT三维重建片,测量寰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枢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取6具新鲜尸体枕颈部(C0~C4)标本.测量1.5 N·m载荷下C1.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标本按随机顺序,依次测量完整状态、不稳状态(齿突周围韧带切除)及经寰枢关节螺钉+Gallie钢丝、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1+C2+cage)固定后的三维运动范围.
结果: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为(3.04±0.46) mm.融合器的相应宽度/长度分别设计为8/11、9/12、10/13 mm,高度设计为3.5、4.0、4.5 mm.三种内固定方式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状态和不稳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1+C2+cage内固定在三种内固定方式中侧屈、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最小,在屈伸方向运动范围最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1+C2+cage内固定具有与目前常用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相当的稳定性,并能够提供额外的寰枢椎植骨融合点,可作为寰椎后弓缺如患者寰枢椎融合方式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