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术中保护
第一作者:钱宇
2015-12-10 我要说
钱宇 何磊 徐国健 赵凤东 谢明华 王磊 朱国庆
目的:探讨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的解剖学特征及在胸腰椎骨折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手术中对其进行保护的作用.
方法:采用骶棘肌肌间隙入路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97例,于术中观察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应用特殊手术器械和技术对血管进行保护.评估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拆除内固定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胸腰段最长肌MRI影像.
结果:共观察97例194条最长肌402个椎弓根间区域的最长肌表面血管分布.402个区域中,94.3%的表面滋养血管呈束状,5.7%的区域中血管呈团状.在束状血管分布的379个区域中,血管束位于椎弓根区者占9.8%、椎弓根间上区76.0%、椎弓根间中区12.4%、椎弓根间下区1.8%;87.3%的血管束得以完整保留,12.7%的血管束以电凝烧灼处理.术中出血量为(21±9.3) ml.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拆除内固定术后1个月VAS分别为(3.3±1.6)分、(2.1±1.4)分、(1.2±0.7)分、(1.1±0.7)分.术后6个月,经电凝烧灼处理的胸腰段最长肌在MRI上呈脂肪化改变.
结论: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一般呈束状,多位于椎弓根间上区.术中保护滋养血管能减轻对最长肌的损伤,减少术后肌肉脂肪化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