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

第一作者:刘家明

2015-12-10   我要说

刘家明  陈宣银  杨东  龙新华  段满生  黄山虎  戴闽  刘志礼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


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