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式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的疗效分析

2015-10-20   文章来源: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 吴伟华 肖慧 吴奋 徐灼湛 刘文聪    点击量:1960 我要说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损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肩部损伤的12%。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仍无统一标准。自2011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分别采用锁骨钩状钢板、经皮克氏针以及双“8”字绷带加胶布固定三种方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全脱位82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方法  本组共82例,男52例,女30例,左侧48例,右侧3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TossyⅢ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将其分为三组,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左侧20例,右15例,年龄32-49岁;经皮克氏针固定组(B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左侧19例,右侧8例,年龄30-55岁;双“8”字绷带加胶布固定组(C组)20例,男13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1例,年龄27-5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14例,运动伤27例,意外摔伤16例。

  1.2  诊断、入选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①有外伤史。②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尤以外展活动受限。③锁骨外端隆突压痛,向下按之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呈“琴键征”。④X线片可明确诊断。入选标准:术前常规摄伤肩X线正位片,纳入TossyⅢ型脱位且无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心、脑、肺、肾等系统疾病以及锁骨外端骨折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A组)  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伤肩垫枕,取锁骨远端切口,显露肩锁关节,肩峰可不显露,脱位复位后自肩峰下插入钩状钢板,板自然置于锁骨表面,必要时可稍予折弯则可紧贴锁骨表面。钻孔,上螺钉3-5枚固定,如合并骨质疏松者可增加板长度和螺钉数目,闭合切口。

  1.3.2  经皮克氏针固定组(B组)   颈丛阻滞麻醉生效后,仰卧位,伤肩垫枕,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巾。脱位复位后,由助手维持,在C臂机透视下自肩峰向锁骨远端打入克氏针1-2枚固定,检查肩锁关节位置及固定情况良好,遂剪断针尾,折弯并埋于皮下,无菌敷料包扎,三角巾屈肘90°悬吊于胸前。

  1.3.3  双“8”字绷带加胶布固定组(C组)  无需麻醉或必要时局麻即可。患者坐位,术者用拇指或掌根将隆突的锁骨远端向下按压即可复位,复位后并由助手维持,术者即用月牙形杉树皮夹权和棉花压垫置于锁骨远端处,随即用长胶布跨压夹板粘贴于胸前及背部,并用双“8”字绷带固定,三角巾屈肘90°悬吊于胸前。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Karlsson等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优:肩关节无痛,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自如,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5mm;良:肩关节无痛或微痛,肌力≥4级,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7nm;差:肩痛,夜间加剧,肌力≤3级,肩关节功能受限,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8mm,或仍脱位。

  2.2  治疗结果

  三组病人82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1个月。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A组)和经皮克氏针固定组(B组)共62例患者均未出现肩锁关节再脱位,但A组2例术后出现撞击综合征,3例发生创口感染,处理后均能如期愈合,B组中则有12例出现钢针松动,其中有10例针尾刺破皮肤外露而固定失效者。而双“8”字绷带加胶布固定组(C组)有13例出现肩锁关节再脱位或压疮者。根据Karlsson等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3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4.29%;B组优14例,良3例,差10例,优良率62.96%;C组优4例,良3例,差13例,优良率为35.00%。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众多,但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医师之间的观点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TossyⅢ型的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治疗应行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而医师大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但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及脱位的分类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职业、年龄及主观愿望等诸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尽可能地恢复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从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观察,采用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A组)优良率为94.29%,该组除2例术后出现撞击综合征及3例发生创口感染外,肩关节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而B组优良率则为62.96%,其中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钢针松动,甚至退出刺破皮肤而外露,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但未发现撞击综合征等,而肩关节功能恢复则优于C组。C组13例患者出现因固定不牢靠而导致再脱位,或合并压疮,因而不能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靠的固定,且有需要选择其他固定方式治疗的可能性。

  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牢靠,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愈合提供稳定无张力环境,有利于韧带和软组织的愈合;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不干扰肩锁关节面,弯钩可在肩峰下滑动,从而保持了肩锁关节微动的生理特性,充分发挥了动、静有机结合的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避免传统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减少了术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再脱位的发生。锁骨钩状钢板钩端的放置必须在肩锁关节后,紧贴肩峰下,位置不当则易产生肩关节外展时冈上肌肌腱与钢板钩部发生碰撞,而出现撞击综合征。经皮克氏针固定相对牢靠,但因克氏针光滑无螺纹,病人又过早运动,术后易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甚至刺破皮肤外露导致固定失效,且限制肩关节活动,严重影响了肩关节功能恢复。而双“8”字绷带加胶布固定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固定不够牢靠,易于再移位,又因固定压力过大而致压疮,因而经常导致固定失败而改用其他固定方式治疗。

  肩锁关节功能上属微动关节,主要有上下、前后、旋转三种基本运动形式。肩锁关节是一个力的传递关节,是肩关节灵活运动的支撑点。因此,当肩锁关节发生脱位时,不仅会产生肩锁关节疼痛,异常活动等症状,而且极大影响整个上肢的力量及运动的灵活性。因而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很重要,这将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靠的前提保证。

  由此可见,锁骨钩状钢板固定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全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时间短,效果好,功能恢复快,术后无须外固定。该法优于肩锁关节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及双“8”字绷带加胶布外固定术。因此,临床上对于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应当因人而异,个体化对待,以获取最大化的治疗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