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重建锐角效应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第一作者:王金水

2015-10-15 点击量:436   我要说

王金水  王万明  王辉  韩雪松  徐健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中股骨骨道方向及屈膝角度对锐角效应的影响。


  方法:解剖12具新鲜膝关节标本,切断PCL并标记两端止点中心O1、O2,标记股骨内上髁中心凹槽A、股内侧肌起点最远端的骨干中心点E,直线AE 的4平分点B、C、D。以O1为圆心,不同骨道长度为半径,在股骨内侧髁前上象限骨面画弧,弧的两端及中点记为F、H、G。测量BO1、CO1、DO1、EO1的骨道长度,B、C、D、E点与O1O2的夹角,不同骨道长度(30、33、36、39、42 mm)时F、G、H点与O1O2的夹角,不同屈膝角度(0°、30°、60°、90°、120°)时C点与O1 O2的夹角。


  结果:B、C 2点与O1 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80,P =0.110);B点与O1 O2的夹角明显大于D点(t =2.850,P =0.005)、E点(t =3.260,P =0.002)与O1 O2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36 mm骨道组中F、G、H点与O1 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9 mm骨道组中H点与O1 O2的夹角大于F点与O1 O2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70,P =0.005)。不同屈膝角度中除90°与120°之间C点与O1 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CL重建术中屈膝90°下由内向外技术建立较短的骨道长度及靠近前方的出口可以减小锐角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