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后路矫形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及置钉风险评估

第一作者:陈玲

2015-09-21   我要说

陈玲  朱泽章  邱勇  乔军  刘臻  江龙  杨宗  谢丁丁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及评估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并有完整术前术后CT检查的16例右胸腰弯/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 5C型)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16.4岁(13~18岁),Cobb角平均43.8°(42°~50°)。在术前、术后CT片上测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椎体角(α)、椎体旋转角(β)、左侧安全距离(left safety distance,LSD)及右侧安全距离(right safety distance,RSD)。术前、术后分别采用35、40、45 mm长度的椎弓根螺钉进行模拟置钉。如椎弓根螺钉长度大于安全距离,则定义为存在主动脉损伤的风险。分别评估术前、术后T12~L4各节段主动脉损伤的风险。


  结果:术前α角从T12至L4逐渐增加,β角从T12至L1增加,从L2至L4逐渐减少。LSD从T12至L4逐渐增加。RSD从T12至T2逐渐增加,从T2至T4逐渐减少。术前模拟置钉发现:随着椎弓根螺钉长度的增加,主动脉损伤的潜在风险逐渐增加。术后α角变化趋势与术前相似,从T12至L4呈增长趋势。与术前相比,T12节段术后左侧安全距离显著性增加(P=0.028),L1节段术后右侧安全距离显著性减小(P=0.031)。术后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百分比与术前相似。


  结论:青少年特发性右胸腰弯/腰弯在T12及L1节段左侧椎弓根置钉时主动脉损伤的理论风险相对较大。矫形术后,主动脉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理论风险并未明显上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