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位置不良原因分析

第一作者:崔泳

2015-08-14 点击量:511   我要说

崔泳      王武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2±5.6)岁。统计术后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假体位置不良判断标准为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前缘位移>1.5mm,或假体上下X线片成角>1.5°。根据假体有无位置不良,将患者分为假体位置不良组和无假体位置不良组,并比较两组术前特征,分析何种特征影响术后假体位置。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3±5.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56例患者,共置入74个假体,其中单节段置入38例,双节段置入18例。术后假体位置不良7例(7个假体),发生率为9.5%(7/74)。按接收手术时间比较,2009年3月~2010年3月、2010年3月~2011年3月及2011年3月~2012年3月,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4%(3/14)、8.0%(2/25)、5.7%(2/35),说明开展此手术的早期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较高,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不良的患者较无假体位置不良患者,术前颈椎屈曲度变直或反曲的发生率明显增加(87.7%vs.38.8%,P=0.037),术前平均ROM明显增加(11.0°±3.8°vs.9.1°±2.5°,P=0.040),术前平均椎间盘-关节突角明显增加(127.9°±6.9°vs.121.1°±4.8°,P=0.000)。


  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一个容量性手术,有一个学习曲线;术前颈椎屈曲度不佳、手术节段活动度过大及椎间盘-关节突角过大对术后假体位置有重要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