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粗隆间骨折PFNA 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
2015-08-06 文章来源:彭昊,陈森,方洪松,周建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我要说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粗隆骨折且行PFNA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不透明信封法随机分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组(A组)和非抗骨质疏松治疗组(B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BMI、骨质疏松指数等。A组患者出院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每日口服钙剂1200-1500mg+维生素D400-800IU;B组则不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开展随访,定期复查x线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全身其它部位骨折发生情况,以及深部感染、髋内翻、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周围骨折、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A组28例,B组30例均获随访。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骨质疏松指数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1±2.9)月,B组为(15.8±3.3)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髋内翻、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周围骨折、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随访期限内,A组未发生患肢及其他部位的再骨折,B组发生2例桡骨远端骨折和1例胸椎压缩性骨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预防全身其它部位再骨折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