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概况

2015-07-28   文章来源:沈霖 杨艳萍 寿折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    点击量:2860 我要说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由于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强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的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也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现就我国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方面的统计研究做一综述。

(1)总体概况。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对我国五大行政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48615人(其中7182人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腰椎及股骨骨矿密度)的骨质疏松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患病率:女性分别为28.6%和13.8%,男性分别为15%和12.7%。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

(2)我国部分省份地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①武汉地区:武汉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沈霖教授等人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常住武汉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764人,现场调查由骨科医生执行,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7.31%。其中男性60岁以后骨折的发生率为5.65%,女性9.36%,男女之间骨折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广东地区:徐栋梁等人抽样选择广州市区6个居民委员会60岁以上老人城市人口630人、远郊村农村人口685人,由骨科和流行病学专家协作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州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2。2%。骨关节病的发生率为19.4%。骨折发生部位:髋部5例(0.4%)、前臂远端30例(其中1例发生两次,2.7%)、脊柱87例(7.8%)、其他部位14例(1.2%),有1例发生4次骨折。总计各种骨折发生率为12.2%.③福州地区:钱松涛等人对福州地区对无代谢性骨病和其它对骨密度有明显影响的人进行调查。40~70岁的中老年1989人,其中男974人,女1015人.发现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骨密度和年龄成负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和身高成正比例;男性骨密度下降是逐渐的、缓慢的,而女性则有不同,起先是逐渐的、缓慢的下降,到达50岁左右出现快速下降,持续到60岁左右,续之乃缓慢下降;中老年人同一年龄段男女骨密度对比,男性骨密度高于女性骨密度。④合肥地区:方诗元等人入肥市省级医院病案室调集1998~2002年全部髋部骨折病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折的流行特征及5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合肥市省级医1998~2002年共收治髋部骨折病例105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91例,女性略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左侧与右侧之比股骨颈骨折为1.20∶1,粗隆间骨折为1.08∶1),从事体力劳动者多见,骨折的原因分析中跌倒扭伤占73.44%;趋势分析发现髋部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60~80岁为发生高峰年龄;时间上来看合肥市省级医院髋部骨折近5年发生率呈总体上升趋势(P<0.05);性别上看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近5年呈上升趋势(P<0.05),年均上升9.68%;女性似有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7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北京地区:沈汝冈等人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0个群体,对2429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发现(1)OP患病率为37.9%。50岁以上各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2)绝经组BMD均值为0.591±0.11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02±0.100(P<0.001)。(3)骨折发生率为5.9%。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手腕、腰椎。(4)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生育年龄、体重、喝牛奶、锻炼、居住地农村。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等。围绝经期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⑥西宁地区:李澍对西宁地区老年健康人骨矿物含量正常值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使用SD21000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测试非优势(以左侧为主)桡、尺骨中下1/3处,获得骨线密度(BMC:g/cm2)及均值。发现西宁地区.(1)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2.5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老年女性占35.48%,男13.79%。(2)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1s作为观测标准,老年女性83.33%,男性51.19%。(3)桡、尺骨均值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符合胖者骨密度高,而瘦者骨密度低的一般原则。高原地区男性老人消瘦是罹患骨质疏松的另一独立危险因素。(4)按WHO标准,女性骨质疏松为男性4.9倍。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之高,可认为是高原地区骨密度流行病学特点。

(3)相关因素影响。①年龄、性别因素影响:我国50~69岁女性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于50%,这和女性的内分泌代谢的改变有关,因为女性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绝经后的5~10年,雌激素水平降低最为显著。而50~69岁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平均为27.51%,也和其内分泌的改变有关。有资料显示,年龄增加10岁,骨质疏松患病危险增加1.4~1.8倍[8]。②绝经与骨质疏松关系:发现绝经后妇女60岁以前骨密度下降缓慢,60岁以后下降明显。随绝经年限增加,骨密度呈下降趋势,绝经前5年下降较快,绝经5~10年下降趋缓慢,绝经16年以后趋于平稳。骨量异常发生率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年龄及绝经年限呈正相关。即体重指数大,骨量异常发生率越低,随着年龄与绝经年限增加,骨量异常发生率增加在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年龄三个因素中,其对骨质疏松作作用大小依次为绝经年限、年龄、体重指数[9]。③运动量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刘燕等人采用DXAXR-36骨密度检测仪对60~79岁的北京某高校以坐位高强度脑力劳动为主的教授(实验组)和普通对照组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男性实验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对照组为2%;而女性实验组为56%,对照组为60%。男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105),女性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5)。结果表明,以坐位高强度脑力劳动为主的男性知识分子骨质疏松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说明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对老年人的骨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4).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

据统计,在2000年我国已有11%的人口进入老龄期,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1.3亿,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骨痛病,而女性发病较早且数倍于男性,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0%~70%。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各种骨折则显得更为重要,骨折的住院费用更加是高的惊人,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费用。王佩芳等曾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骨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费用2000—2004年统计。发现2000—2004年5年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61例,平均每年5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2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1967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6。51%;股骨粗隆骨折156例,平均每年3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1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1363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20。32%。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4年单是因2种骨折而住院的女患者,其治疗费用就将近490万元,平均每年约为98万元左右,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1]。黄燕兴等人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98~2003年髋部骨折住院费用统计和分析,发现股骨颈骨折住院天数平均为23.75d,20.03d,16.23d,19.90d,21.61d,21.40d;治疗平均费用分别为13114.70元,11034.09元,10107.39元,15877.11元,19770.40元,25866.64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5.86%,8.40%,57.08%,24.52%,30.84%.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天数六年来分别平均为19.90d,19.52d,18.396d.19.64d.20.80d.20.84d治疗平均费用分别为8677.36元,10609.70元,9264.67元,13411.47元,17126.56元,19098.45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22.27%,-12。68%,44.77%,27.70%,11,51%。发现住院病人没有明显变化,而人均治疗费用基本呈明显上升趋势[12]。符诗聪等人对上海瑞金医院伤科骨质疏松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1996~2001年)进行统计,发现股骨颈骨折人数平均每年93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1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0729元,平均每年递增3%;股骨粗隆间骨折人数平均每年3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20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1374元,平均每年递增45%;桡骨远端骨折人数平均每年8人,平均住院天数为9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3310元,平均每年递增40%;腰椎骨折人数平均每年4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5d,平均每年所需治疗费用6691元,平均每年递增13%。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每年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住院的病人,他们的治疗费用约为每年150万元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预测在今后50年,全世界范围的髋骨骨折例数将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1/4将发生在北美和欧洲,超过一半发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严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制定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指南,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省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