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析及减压方式选择
第一作者:陈学明
2015-07-20 点击量:1228 我要说
陈学明 冯世庆 许崧杰 崔利宾 袁鑫 刘亚东 赵鹏 于振山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
方法: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