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骨盆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

2015-07-09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科 范宏斌 郭征 王臻 付军 吴智刚 裴延军 栗向东 李靖    我要说

  【目的】骨盆肿瘤常常因其体积巨大、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毗邻器官多而成为一项难度极高的手术,切除与重建尤为复杂,其中累及髋臼周围的肿瘤因功能重建复杂而更具有挑战性。近年来,人工半骨盆假体的发明与应用为骨盆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更接近生理要求的保肢及功能重建方式;但是钢板复合异体骨的生物重建在特定患者群中仍占重要地位。我科在借鉴市售的骨盆假体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组配式半骨盆假体;同时开发了数字骨库进行异体骨匹配。近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导航下辅助精确切除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骨盆肿瘤治疗。本研究回顾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计算机导航下骨盆恶性肿瘤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或钢板复合异体骨重建患者的功能、并发症、生存期。

  【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68例在我科接受导航下骨盆恶性肿瘤切除与重建的患者,其中尤文肉瘤23例、骨肉瘤27例、软骨肉瘤18例,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11~48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经X线、CT、MR、骨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并经病理学诊断。其中累及Ⅰ区18例,累及Ⅱ+Ⅲ区28例,累及Ⅰ+Ⅳ区10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28月 (4–48)。术前将薄层CT、MR、骨核素扫描等影像学资料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和术前设计。术中经过匹配、验证后按照计划进行截骨,对于采用异体骨复合钢板重建的患者通过术前与数字骨库的比对,选择大小合适的异体骨,填充缺损后锁定钢板将其与宿主骨固定;对于采用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的患者,按照术前设计进行截骨切除肿瘤后,导航下植入钉棒系统,并确定髋臼位置,安装髋臼后进行股骨柄植入。采用Kaplan-Meier观察生存率,采用依据MSTS(93)对各类重建手术进行评分。

  【结果】20例患者(29%)死于肿瘤转移,其中11例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5例软骨肉瘤,18例局部复发需要手术进一步干预。最后一次随访中5例内植物松动。病人2年存活率是71%,平均MSTS得分21。

  【结论】骨盆肿瘤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更新有助于提高切除的精确性,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远期生存率的提高更寄希望于化疗技术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