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年4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06-17 点击量:1385   我要说

  冠状突是肘关节稳定环的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损伤将导致肘关节不稳。而冠状突骨折块的复位、固定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其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期王鹏飞等撰写的“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Ⅰ型冠状突骨折”一文,尝试采用自制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Ⅰ型冠状突骨折患者,不仅可在直视下复位并稳定固定冠状突骨折,也未出现尺神经损伤、袢钢板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作者认为治疗的关键点在于肘关节处于屈曲位,将冠状突向近端牵拉、复位,将袢钢板置入冠状突与肘关节前方关节囊返折部的间隙,垂直于尺骨嵴向后方抽紧钢丝,将冠状突与关节囊结合部压向冠状突基底部,符合从前往后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尽管自制袢钢板使用的微型钢板及钢丝存在一定的材料局限性,还有待改进与提高,但作者所应用的袢钢板技术不失为Regan-MorryⅠ型冠状突骨折治疗的一种较好选择。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中,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高达11%~30%,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增加二次手术几率。但针对其发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张明等撰写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一文,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发现肱骨头螺钉穿出的发生率为14.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折类型和内侧柱粉碎是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危险因素。认为骨折类型越复杂,螺钉穿出肱骨头的风险越高;而内侧柱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肱骨头发生内翻的可能性增大,在其内翻的过程中锁定螺钉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会随之从钢板上退出,从而导致螺钉头穿出肱骨头,固定肱骨头的螺钉数目也可能是螺钉穿出肱骨头影响因素。因此,作者认为对于螺钉穿出高风险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等情况,术中应尽量达到良好的复位、建立内侧柱支撑、选择合适的固定肱骨头的螺钉数目,同时尽量避免近排螺钉过深、尽可能坚强固定肱骨头,从而减少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患者随访时间偏短,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影响因素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分析总结。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解剖结构复杂,临床处理较困难,而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是手术治疗的重点及难点。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固定方式包括垂直双钢板固定和平行双钢板固定,但临床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何种固定方式更有效。周炎等撰写的“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Cassebaum评分7个方面对8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客观评价。该研究结论认为垂直双钢板固定与平行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相当,均能达到稳定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保障肘关节功能恢复。尽管本文存在纳入的样本量有限、采用的内置物不同、不同术者的技术有差异等缺憾,但丰富了相关领域的资料,是目前所能得到的循证学依据,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