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5-05-22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病科 张改琴 刘蕾 张瑾    点击量:1432 我要说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84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营养支持、保证抗结核化疗、肺功能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合理体位、 营养供给、切口及各管道的护理、呼吸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结果: 184例患者平均住院18天,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护理干预手段、尤其是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功能训练、术后呼吸道管理、切口引流管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对脊柱结核手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中椎体结核最多见[1] ,发病部位以腰椎为主,胸椎次之,胸腰段、腰骶段、颈椎和骶尾椎较少[2]。椎体附件的发病率仅占1-2%。脊柱结核患者中,并发截瘫者为10%-18%,其中约85%的截瘫系胸椎结核所引起,这与椎体负重大,易于劳损,肌肉附着少和血液供应差有关。椎体结核常形成寒性脓肿,当脓液多,压力大时可沿软组织间隙蔓延到远离病灶的地方 ,形成广泛的椎旁脓肿。单纯的内科治疗,疗效甚微。在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手术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手术预期效果,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X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提高相应的护理水平。

1.一般资料与治疗

1.1本组共收集病案184例,其中男患者121例、女患者63例,年龄在15-76岁,平均年龄 45岁,胸椎结核患者33例,腰椎结核患者127例,胸腰段椎体结核患者24例,18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午后低热、盗汗乏力、胸背部疼痛 ;26例患者伴有不全瘫痪,椎体病变平面的棘突旁伴有脓肿。

1.2.脊柱结核的治疗

包括全身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局部治疗(矫形、穿刺、引流、窦道换药、手术治疗)。

1.2.1手术治疗原则

术前4-6周规范抗结核化疗,控制混合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及脊髓压迫,注意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术后继续完成抗结核规范化疗全疗程。

1.2.2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脊髓减压术、窦道骚刮切除术、脊柱结核后突畸形矫正术、植固融合内固定(分前路内固定术和后路内固定术)。

2.方法

2.1心理护理

多数相关的护理研究发现,对手术病人术前应激心理的调整,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3],术前细微的心理疏导能够起到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病人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等,应采取以下措施:

2.1.1针对病人表现的:焦虑、恐惧、烦燥、悲观、失望等,应采取主动为病人介绍本病的病因、病程、预后、手术治疗的必要过程,介绍我院的技术力量及成功手术病例,选择患者最信赖,对患者有影响力的人来陪伴,从细节上体现亲情、爱护与鼓励,坚定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评估病人的心理需求,与病人及家属人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与他们共同讨论手术的焦虑和感受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让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

2.1.3 在手术前给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术前护理

2.2.1由于病人机体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因而需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空气新鲜、通风良好。设法增进食欲,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尤其是要多摄入维生素B和维生素D,以改善全身情况。

2.2.2抗结核药物化疗的护理:术前合理化疗,是取得良好疗效和避免病变复发的重要环节,化疗应早期、规律、足量、联合、全疗,一般不应少于3周,用药期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待病人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血沉下降、病灶相对静止,即是手术的良好时机。

2.2.3肺功能训练:每日指导患者隔2小时做深呼吸或吹汽球练习10-15次,并鼓励做有效的主动咳嗽训练。

2.2..4骨科术前常规护理:如术前三天进行皮肤清洁、剃毛时防止损伤皮肤、备血、做药物过敏试验、术前留置导尿管及术前健康教育等。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监护:全麻未清醒前,应专人护理,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体位至少6小时,以压迫止血;严格监护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四肢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并详细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及指导家属为病人扣背,鼓励病人做有效的主动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持续低流量给氧。

2.3.2给予合理体位:让病人卧硬板床,根据病情,术后6小时后一般可给予侧卧30-50℃,用软枕支垫腰背部,避免扭曲旋转。为预防褥疮,2-3小时应双人给予轴位翻身一次,即要保持肩、胸、腰、髋在同一平面上[4]

2.3.3保证营养供给: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钙,粗细搭配,如甲鱼、乌鱼、排骨、牛羊蹄筋,各类时令新鲜水果、蔬菜等,必要时可静脉供给营养,对肝功能和消化机能差的病人,可适当限制摄入脂肪量,以减轻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2.3.4继续抗结核规范化疗护理同术前(至少继续用药10-12个月)。

2.3.5各管道的护理:术后病人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应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凝血,以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翻身时撕脱、折曲,定时更换引流瓶(用两把血管钳双向夹闭引流管),一般术后2-3天根据病情可拔管;留置尿管者3-4小时放尿一次,嘱病人多饮水,如有可能应尽早拔除,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对需长期留置的病人应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

2.3.6呼吸功能锻炼:因患者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而疼痛、体位不适,以致不敢咳嗽和深呼吸,易并发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术前常规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尽早进行锻炼,促使肺复张,减少气管和肺部分泌物,增加肺部通气功能,以防相关并发症。

2.3.7预防并发症:对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大小便又不能自理时,一定要协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为防尿路感染,曯病人多喝水,每日不低于800-1500毫升,留置导尿管者,应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并注意尿的颜色及量的变化;防肺部感染:患者因伤口疼痛,不愿意咳嗽,特别是对开胸术后病人,应尽早鼓励其主动咳嗽,辅助其排痰,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防便秘:多给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粗纤维饮食,如:芹菜、韭菜等,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按摩腹部,即沿结肠走向,先按顺时针、再按逆时针进行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药物润滑、缓泻、灌肠等。防深静脉血栓:由于卧床,静脉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而发生深静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以促进肢体静脉血液回流,抬高下肢10-15°,并严密观察下肢肿胀情况及温度。

2.3.8肢体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患者应卧气垫床或硬板床,保持脊柱不受扭曲,可用软垫、沙袋支垫。功能锻炼要及早进行,它包括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术后2-3周可在床上做下肢 的直腿抬高、伸屈,张驰运动,以个体接受能力为度。预防神经粘连训练:①直腿抬高及加强直腿抬高运动。②抱膝屈胸运动,双腿交替进行,以感觉有坐骨神经牵拉为宜。③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④压膝压髋运动。⑤平腿双足背屈运动。术后1周,根据病情可开始做腰背部肌肉锻炼,如:三点、四点、五点支撑法,飞燕式锻炼法等。

术后4周可在胸腰髂支架外固定保护下起床,进行负重锻炼:①掌握正确的起卧姿势。②床旁行抬腿及屈膝屈髋运动。③下蹲运动,注意保持直立。④甩腿运动。⑤摆腰运动。⑥倒退缓慢行走训练等。

2.4.  出院健康教育

2.4.1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坚持完成规范的全治疗疗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复发。

2.4.2合理的饮食:曯患者多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骨头汤等。中医理论认为,此类患者宜进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品:乌鱼、甲鱼、排骨、牛羊蹄筋等。

2.4.3休息与功能段练:避免劳累,适当休息;早期须在胸腰部保护支架保护下进行锻炼,循序渐进,不可暴力的被动活动,避免腰部负重,扭曲。

2.4.4定期来院复查: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等不同时期来医院复查,如遇不适请随时来医院就诊。

3.结果

184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即术前认真准备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为手术成功准备了条件,再加上术后对各个时期的严密观察和护理,量力而行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使病人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狄勋元.周围.李景云等骨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74
[2]付岚.李俊英.李虹等. 社会支持系统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0
[3]苏为平.温世锋.刘洁珍.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10:811
[4]冯岚.瞿东滨.脊柱结核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