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创术治疗腕管综合征36例护理
2015-05-15 文章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李献凤 点击量:1898 我要说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护理。方法 微创小切口内镜下微型推刀切开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治疗36例46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围术期行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指导。结果 36例患者经采取细致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措施后,术后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入院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切口感染、及时止痛、正确的功能锻炼、适当的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以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周围神经卡压疾患[1],多发生于手腕部较高强度活动的劳动人民及电脑操作者,亦称“鼠标手”,主要发病年龄40~60岁,中老年女性多见。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是行腕掌部的大切口,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达到腕管减压和正中神经松解的目的,此法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瘢痕醒目及瘢痕疼痛发生率高;改良微创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优势在于术中仅切断腕管内腕横韧带,保留了浅筋膜和脂肪组织,可加快术后握力恢复,减少瘢痕触痛和支柱疼痛,更早恢复工作。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采用微创小切口内镜下微型推刀切开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治疗36例46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46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年龄40岁~62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男5例(6侧),女31例(40侧),右侧34例,左侧12例,双侧的10例;病程在3~24个月之间,其中25例患者病程在半年以上。主诉患手桡侧三个半指麻木或疼痛,以中指为重,有按摩或甩手后症状减轻的经验,均有夜间麻醒史。本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腕部B超及X线检查排除腕管内的各种占位性病变,并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均行改良微创术切开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
1.2 治疗方法
备微型推刀、半开放型槽管套管(德国wolf公司),内窥镜系统,止血带及手外科常用基础器械等。予掌长肌偏尺侧的远侧腕横纹处切开1 cm,分离腕横韧带近侧缘和尺侧滑囊,钝性剥离器自腕横韧带近侧缘置入腕管尺侧,向远端剥离至腕横韧带远侧缘,置入半开放槽管将正中神经置于槽管背面加以保护,槽管开口朝向腕横韧带深面,沿槽管置入内镜,分辨腕横韧带远、近侧缘后,用微型推刀在视频监视下自韧带近端向远端推进切割,从切口处注入曲安奈得液,缝合切口,棉垫、绷带由掌部开始加压包扎至腕横纹处。
1.3 结果
36例患者在术后当晚均无麻醒症状,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以及肌腱、正中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2周内I期愈合,所形成的瘢痕小,符合患者审美要求[2]。
术后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复发。
2 护理
2.1入院宣教
护士主动给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其熟悉病房环境及住院规则及流程,对患者已做过或将要做的常规检查进行说明,B超及神经肌电图检查需交待注意事项。入院初期患者因环境改变,多数会有焦虑、恐惧心理,健康教育时责任护士应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尽快适应患者角色。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患者对于此术式较陌生,术前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内窥镜下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同时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以热情、和蔼的态度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2.2术前准备
术前1 日常规备皮,检查手术区及邻近皮肤有无伤口或感染灶,取下饰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交待患者注意术区及邻近皮肤的保洁。术前6 h禁食;术晨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交接时核对患者信息,尤其注意核对手术同意书及手术部位标识。
2.3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平卧位,腕下垫一软枕,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患肢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术后常规加压包扎易引起血循环障碍,护士应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及指端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指端肿胀严重、皮肤发绀加深、麻木、疼痛、手指活动障碍、伤口敷料渗血过多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予重新包扎;术后患者若有体温升高、局部红肿、压痛明显等应考虑为伤口感染,及时遵医嘱予以相应处理。术后伤口的疼痛可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和休息,我们应重视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诉,积极采取镇痛措施,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锻炼。
2.4康复指导
每日晨间由护士长带领夜班及责任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根据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部位、术后时间,采用口头宣教及示范教育的方法[3],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指导。早期正确康复锻炼可避免软组织挛缩,术后24 h开始护士应指导患者轻柔的行“张手握拳”练习[4],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5~10分钟/小时,轻柔的活动肘关节和肩关节,保持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度,防止肩周炎,特别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2.5出院指导
改良微创术对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手段,具有伤口小、组织创伤轻、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双侧腕管综合征术后24 h可恢复手部活动,住院时间短,术后2~3天即可出院。因此,护士应教会患者掌握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方法:在术后7天开始进行腕关节活动度练习即“腕掌屈、腕背伸、腕桡侧屈、腕尺侧屈”以及做轻微的抓握联系;在术后2~4周做小负荷的抗阻肌力练习、强化被动腕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4~6周可做拧毛巾及拧杯盖的练习,以加强腕关节旋转,提高腕关节的灵活性,逐步恢复至正常。
3 讨论
患者比较关注改良微创术与传统术式的区别及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应耐心的讲解这方面的知识,选择理想的术式使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在做康复指导的时候,应主动讲解及示范之后让患者复述或练习,以了解患者是否已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晨间交接班时护士长领导下的大多护士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可让患者高度的信任并积极地配合,强化患者的康复知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止痛、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诸寅,刘波,田光磊.掌近侧小切口切开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J].中国医刊,2010,45(6):23-24
[2]唐哲明,陈彬,杨小辉等.应用微创单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1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77-3178
[3]鲍海琴,王锐,李莉.骨科病房晨间交接班时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6):91
[4]周谋望,陈亚平,葛杰.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