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2015-05-13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 姚晓蓉 李媛    点击量:1358 我要说

摘要:下肢骨折及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常见病,通过临床护士的主动康复指导,帮助老年患者参与功能饭炼,促进患者住院期间的良好心态,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

老年人机体的生理功能普遍衰退,健康状况欠佳,神经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下降,因骨质结构特点,易受外力冲击或步态不稳导致下肢骨折,心态发生强烈变化,护士采取及时、主动的康复有益于患者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例采取了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5~100岁,平均年龄78.0岁。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粗隆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10例,髌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4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支持

老年人骨折后,心态不能及时调整,或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引起病态心理。护士要针对老年人的表现,多陪伴,多帮助解决其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积极与家属沟通,维护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调整患者良好的心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精神需求,使老年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为进行被动一主动的活动打下稳妥的心理基础。

2.2一般康复

(1)老年人股骨骨折可卧气垫床,加强营养,多食蔬菜,多饮水,保持皮肤完整,大小便正常。牵引治疗的患者要保持外固定架牢固和良肢位,不可用被子压住牵引绳等,保证正确的有效牵引。在牵引4~6周后可带着牵引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练习健肢活动。去除牵引后,要加强髋、膝、踝关节的活动,主动或被动地练习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臀肌。一般强调病人不能伤肢负重,初次下地行走,须有专人看护情况下,采取三点步态,防止摔倒。

(2)术后患肢应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的功能位,以利于患肢静脉,淋巴回流。股骨颈骨折者,应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置患肢于功能位,对于肿胀明显者,静滴20%甘露醇,并调整肢体位置,慎防骨筋膜综合征的发生。

2.3功能锻炼

(1)术后第1天即指导和帮助被动地傲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锻炼和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制动对骨骼肌产生多方面影响,如骨骼肌重量减少,肌细胞变性,肌纤维变性,肌卫星细胞功能下降及影响收缩力等I”。

(2)术后第2天开始,在病人能耐受疼痛的前提下,鼓励病人腿部肌肉做Tens训练(绷紧一放松训练),100次/min,可分次进行。同时开始做踝关节的背屈、跖屈活动,从20次。开始逐渐加大。活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的原则,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马蹄足的发生。每次练习不应加重原有肿胀和疼痛。

(3)术后1周做除固定关节以外上下骨关节的主动运动,用力做膝关节屈曲过伸,踝关节背屈路屈活动,5~6次/d,10-20次/次,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4)可视病情、体质,鼓励病人利用3点、5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也可借助到吊环、声音反馈进行,隔4h做1次,持续10~15s。防止压疮的发生。或嘱病人伸直膝关节进行抬腿练习,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

(5)嘱病人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及定期复查。

2.4 健康教育

对90例老年患者及陪护的调查显示: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陪护的尊重占55.97%及语言上的交流占50.0%,所以针对家属的陪护,护士应指导其共同参与,告知老年患者教育特点,如量化教育、多次重复等,期望出院后得到连续的功能锻炼。

3效果

本组病例通过我科护士主动的干预,出院时无一例发生压疮,肌力达到2~3级,患肢与健肢比较无明显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且病人心态良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病人对护士的指导满意,对行为有促进作用。

4讨论

老年人骨折愈合慢,容易发生并发症,合理有效的康复干预对骨折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加速关节液的流动,促进骨痂生长,使骨折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关节肿胀、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减少甚至消除并发症,康复在骨科运用可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护士须有足够的理论指导,总结经验,加强每位患者的针对性指导和医患、护患间的沟通,才能使康复护理有效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功能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世昌.老年人心理特征与康复[J].现代康复,2001,l,5(1):102.
【2】邓云川,成海平.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4(8):1206.
【3】李红,吴明武.老年住院患者及其陪护者的现状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3):626~627.

分享到: